德語Konzern的音譯,原意為多種企業集團。這是一種規模龐大而複雜的資本主義壟斷組織形式。由不同經濟部門的許多企業聯合組成,是金融寡頭實現其經濟上的統治的最高組織形式。金融寡頭通過大銀行或大工業企業,採用參與制掌握股票控制額,使其他參與者從屬於自己,從而得以控制比其本身資本大幾倍甚至幾十倍的資本以加強壟斷統治,攫取高額壟斷利潤。

  與托拉斯的區別 在資本主義經濟現實中,,康采恩同以金融控制為基礎的那一類托拉斯之間不易劃出明確界限。一般說來,二者的區別主要是:①從結合形式看,參加托拉斯的各個企業事實上已溶合為一體,完全喪失瞭各自的獨立性;而加入康采恩的各個企業在形式上是獨立的,盡管其中的大多數要受居於核心地位的大銀行或大工業企業的直接控制。②從參加的主體看,加入托拉斯的都是單個資本傢的企業,而加入康采恩的既有單個資本傢的企業,又有集團資本傢的壟斷企業如辛迪加、托拉斯。③從參加者從事的業務看,加入托拉斯的一般多是生產同類產品的企業或在生產上有密切聯系的企業,而參加康采恩的企業,既有工業、礦業和交通運輸等生產性企業,又有銀行、保險公司、商業公司及其他服務性公司等非生產性企業。

  發展沿革 康采恩是由大財團控制的壟斷組織的高級形式。它出現的歷史比卡特爾、辛迪加、托拉斯稍晚,到19世紀末20世紀初才先後在各主要資本主義國傢形成。美國的第一批財團是以傢庭為中心組成的。由於它們位於東部地區,通常被稱為東部財團。其中,除實力最大、以鋼鐵起傢的摩根財團和以石油起傢的洛克菲勒財團外,還有梅隆以及杜邦等財團(見美國第二次世界大戰前的財團)。第二次世界大戰前日本約有20個大財團(見日本第二次世界大戰前的財閥),其中實力最雄厚的金融資本集團是以傢庭為中心的三井、三菱、住友、安田四大財閥。這些大財團的勢力控制著經濟、政治、文化以及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集中地體現瞭金融寡頭的全面統治。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康采恩繼續有所發展和變化,主要是:①各國金融資本集團的實力迅猛膨脹。如美國八大財團1974年控制的資產總額高達11860億美元,比戰前1935年當時八大財團所控制的資產額增加瞭18倍多。由於財團實力的膨脹,它們對國民經濟的控制程度進一步加強,在國民經濟生活中處於舉足輕重的地位。②財團組成的成員發生瞭變化。戰前的財團傢族色彩濃厚,有許多財團由單一的傢族成員組成。戰後,這種情況已經發生瞭變化。在美國,有的財團已由單個傢族的控制變為多傢族控制,有的財團原來的傢族名稱隻是一個象征,實際上早已成為以大銀行為中心的財團瞭。③財團之間相互滲透,其方式多種多樣,主要是相互購買對方股票、相互在對方企業中投資、相互發生信貸關系,因而現在的財團勢力范圍已很難劃分得那麼清楚。④財團同國傢政權的結合更加密切。金融寡頭親自出馬,或者派遣代理人到政府中擔任要職,直接掌握國傢機器來為壟斷資本的利益服務,已成為一種普遍現象。此外,財團通過自己設立的各種機構對政府施加影響,左右政府的內外政策,也比戰前大大加強。⑤財團的多樣化經營和國際化進一步發展。現在的許多財團,其經營包括各行各業,可以說是“應有盡有”。財團通過對外直接投資,把它們的勢力不斷伸向國外。各國財團還互相滲透,或者聯合起來共同對第三者進行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