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代化經營管理中組織、管理經濟資訊的理論和方法。有些學者把它作為經濟控制論的一個組成部分。

  經濟資訊理論是資訊理論在經濟領域的應用。資訊理論是美國C.E.香農(1916~ )於1948年提出的。它是描述和度量資訊的理論與方法,研究傳遞和處理資訊的基本原理。資訊是反映事物特徵的形式,被認為是與物質、能量相並列的客觀世界三大要素之一,正在日益變成人們勞動的物件和產物。根據資訊理論的原理和方法,用電子電腦和現代化通訊工具來解決經濟濟信息的收集、存貯、傳遞、處理等問題,是經濟信息論的主要內容和基本任務。經濟信息論不同於信息經濟學,後者是研究信息與信息技術的經濟效果的。

  經濟信息論的基本概念如熵、信息效率、編碼和譯碼等,都是從信息論移用過來的。熵是反映系統的不確定性的數量表述。經濟信息的作用是消除經濟系統的不確定性。信息量等於熵的減少量。經濟信息源在於經濟活動本身。隨著經濟活動規模不斷擴大,分工協作關系更加發達,經濟信息量與日俱增,對經濟信息的要求,如可靠和準確的程度、及時性、是否經濟等越來越高,而經濟信息對於經濟管理特別是決策、計劃和預測的作用,也以空前的速度在增長,經濟決策過程是同信息周轉過程融合在一起的。編制和執行計劃,都要對所用的信息作出正確、周密的理解和說明。而預測就是對過去和現在的信息進行加工,提供關於未來變動趨勢的信息。

  在社會主義經濟中,需要不斷改進對經濟信息的記錄、整理、傳遞、存貯、加工、處理、使用,並在擴大經濟信息的數量、提高經濟信息的質量的同時,加強對經濟信息流的組織和管理。從長遠看,為瞭適應經濟管理現代化的需要,還需要建立使用電子計算機和通訊網絡的經濟信息系統,采用先進的信息技術,圍繞多層次、多渠道的經濟信息中心,形成國傢、部門、地區和企業相互溝通的、共享信息資源的網絡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