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主管部門以貨幣形式預先規定國營企業在計畫期內為完成其生產、經營任務所消耗的物資和勞動的綜合耗費水準及其降低任務的書面文件。在工業企業稱為成本計畫;在商業企業稱為商品流通費計畫,或簡稱費用計畫。

  國營工業企業的成本計畫,通常包括按生產費用要素列示的生產費用預算、全部商品產品(包括可比產品與不可比產品)成本計畫、主要產品單位成本計畫和車間經費、企業管理費預算。其中,可比產品成本降低率和全部產品的計畫成本,是國傢對工業業企業進行考核的重要指標。國營商業企業則編制商品流通費計劃,具體規定計劃期內的商品銷售額、商品流通費總額、各費用項目金額、商品流通費占銷售額的百分比(即商品流通費率),以及商品流通費率降低幅度等計劃指標。其中,商品流通費率降低幅度,是國傢對商業企業進行考核的重要指標。成本計劃和商品流通費計劃是工商企業經營計劃的組成部分。

  編制成本計劃和費用計劃的意義:①在分析研究有關技術經濟條件的基礎上,對企業采取的技術措施、經營方案進行經濟評價,有助於促使企業從中選取最優方案,提高經濟效益。②可據以確定各部門、各單位在一定時期內降低成本(費用)的目標和任務,為建立成本(費用)管理責任制,實行成本(費用)指標分口、分級管理奠定基礎。③是企業編制利潤計劃的重要依據,並為核定企業流動資金定額提供重要資料。④企業的成本(費用)計劃經逐級匯編,國傢可據以確定工業、商業部門創造的國民收入和凈收入,正確安排消費和積累的比例關系,促進國民經濟有計劃按比例發展。

  編制成本計劃和費用計劃的原則主要是:①以既先進而又切實可行的技術經濟定額為基礎,使計劃達到先進性與現實性的統一。②註意成本(費用)計劃指標同其他計劃指標之間的銜接與平衡,使企業計劃指標體系建立在充分挖掘潛力和積極平衡的基礎上。③嚴格遵守國傢規定的成本(費用)開支范圍,並註意保持成本(費用)計劃與核算之間在計算口徑、核算方法等方面的一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