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梆子作品。原名《劈山救母》。故事流播於說唱文學,宋、元時已譜入戲曲,有南戲《劉錫沉香太子》、北雜劇《沉香太子劈華山》,皆失傳。清焦循《劇說》記載,乾隆、嘉慶年間,安慶梆子曾搬演《沉香太子劈山救母》,劇作本於元人。後川劇、漢劇、湘劇、徽劇、晉劇、滇劇、秦腔、河北梆子均演出此劇。1959年,王昌言在河北梆子舊本基礎上,參照舞劇《寶蓮燈》,改編成今本《寶蓮燈》,由河北省青年躍進劇團演出。劇本於1963年發表。改編本描寫華山三聖母以寶蓮燈救護生靈,與草澤醫生劉劉彥昌互相敬慕,結為夫婦,生子沉香。三聖母之兄二郎神命哮天犬盜走寶蓮燈,將三聖母鎮壓於華山之下。霹靂大仙救走沉香,授以武藝。後來沉香斧劈華山,救出三聖母。改編本刪去舊本劉彥昌再娶王桂英,生子秋兒等情節,描寫三聖母對愛情的執著追求與沉香的反抗精神。全劇唱做並重,運用民間的紅綢舞、扇舞和具有新意的武打,加強瞭人物性格和戲劇情境的渲染。《寶蓮燈》於1976年攝制成戲曲藝術片。

《寶蓮燈》劇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