И.Н.克拉姆斯科伊

  俄國畫傢,巡迴展覽畫派的發起人和組織者。1837年5月27日生於沃羅涅日省奧斯特羅戈日斯克城一個小市民之傢,1887年3月25日卒於彼得堡(今列寧格勒)。16歲以前當過鄉裡的記事員。1853年起,跟隨一個流流動的照相師修理底版。1857年到彼得堡,考進瞭皇傢美術學院。1863年,學院公佈瞭繪畫系的畢業創作命題,內容是斯堪的納維亞古代神話中死神聚宴的場面。這個遠離19世紀俄國社會生活的命題,引起瞭學生們的不滿。而學院對畢業生提出自由命題的合理要求嚴加拒絕。克拉姆斯科伊和同班12名同學並1名雕塑系的學生一起退出瞭皇傢美術學院,組織瞭彼得堡自由美術傢協會。1870年,克拉姆斯科伊又和莫斯科的幾位畫傢一起,建立瞭巡回展覽畫派。他在這個畫派中擔任領導工作達15年之久,對俄羅斯19世紀後期批判現實主義的創作理論和藝術實踐,作出瞭貢獻。

  在1871年第1次巡回展覽畫派的展覽上,克拉姆斯科伊的《五月之夜》獲得瞭好評。這幅畫和H.B.果戈理的同名小說一樣,描繪瞭烏克蘭的五月之夜,表現一群在愛情上受到農奴制摧殘而溺水自盡的姑娘的幽靈。畫面上月色朦朧,充滿瞭哀傷之情。

  克拉姆斯科伊雖長於抒情,但在藝術素質上是一位有深度的肖像畫傢。在70年代和80年代初,他為作傢Л.Н.托爾斯泰、Н.А.涅克拉索夫、М.Е.薩爾蒂科夫、畫傢И.И.希什金、雕刻傢 М.М.安托科爾斯基等畫瞭肖像。準確地再現瞭他們的外貌特征,對他們的內心活動也進行瞭細致的刻畫。

  1883年克拉姆斯科伊創作的《無名女郎》,是一幅有時代感和高度美學價值的作品。而《山林看守人》等則是描寫勞動者的組畫,他們正直樸實,是一群正在逐漸覺悟的俄國農民的形象。

《無名女郎》

  克拉姆斯科伊從19世紀的社會道德觀出發,畫瞭幾張具有寓意特征的作品。如《沙漠中的基督》(1872),借用基督的形象和故事,影射當時知識分子在真理與誘惑兩者之間抉擇的思想鬥爭。又如《無法慰藉的悲痛》(1884),則以一個失去瞭兒女的母親的形象,象征在沙皇統治下的19世紀80年代,俄國進步青年遭到的迫害與摧殘。

  1880年左右,克拉姆斯科伊已是一位聞名的肖像畫傢,創作瞭一幅充滿詩情畫意的《月夜》,這幅畫與他10年前的《五月之夜》在構思和表現手法上十分接近,堪稱姊妹之作。畫面上恬靜的月色中,一個穿著白色衣裙的姑娘坐在池塘邊的長椅上,憂傷地回憶著什麼,情調接近屠格涅夫的小說《僻靜的鄉村》。這幅畫由於引入文學情節,委婉細膩,深得當時人們的喜愛,流傳極廣。

《月夜》

  1887年3月25日上午,克拉姆斯科伊正在給一位醫生畫肖像,在他們相當活躍的閑談中,畫傢巧妙地勾出瞭醫生的頭像。突然間,醫生發現克拉姆斯科伊的眼睛老是看著他不動,接著踉蹌瞭幾步,跌倒在地上,等醫生過去扶他時,他已離開瞭人世。

  克拉姆斯科伊的藝術見解和創作活動,曾對巡回展覽畫派有過重要影響,他認為繪畫必須具有民族性和思想性。他在《俄羅斯藝術之命運》一文中,闡述瞭他的藝術觀點。他說:“我認為藝術不可能是別樣的,它隻能是民族的。”他認為藝術作品中最主要的是思想內容,他說:“我們要在表達光、色、氣氛方面不斷努力,然而要做到不失去藝術傢最寶貴的品質──良心。”他告誡青年畫傢不要因為迷戀形式而有損於內容。俄羅斯19世紀後期有名的藝術傢如И.Е.列賓、Н.А.亞羅申科等,都稱克拉姆斯科伊為老師,對他十分尊重。列賓在他的回憶錄《撫今追昔》中,有專章對克拉姆斯科伊的評述。

  克拉姆斯科伊的主要作品,分藏於列寧格勒俄羅斯博物館和莫斯科特列恰可夫畫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