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元前6世紀的希臘寓言傢。弗裏吉亞人。據希羅多德記載,他原是薩莫斯島雅德蒙傢的奴隸,後來被德爾斐人殺害。他死後德爾斐流行瘟疫,德爾斐人出錢賠償他的生命,這筆錢被老雅德蒙的同名孫子領去。傳說雅德蒙給他自由以後,他經常出入呂底亞國王克洛伊索斯的宮廷。另外還傳說,庇士特拉妥統治期間,他曾到雅典訪問,對雅典人講瞭《請求派王的青蛙》這個寓言,勸阻他們不要用別人替換庇士特拉妥。13世紀發現的一部《伊索傳》的抄本中,他被描繪得醜陋不堪,從這部傳記產生瞭很多有關他的流行故故事。公元前5世紀末,“伊索”這個名字已為希臘人所熟知,希臘寓言開始都歸在他的名下。得墨特裡奧斯(公元前345~公元前283)編輯瞭希臘第一部寓言集(已佚)。1世紀和2世紀,費德魯斯和巴佈裡烏斯分別用拉丁文和希臘文寫成兩部詩體的伊索寓言。現在常見的《伊索寓言》是後人根據拜占廷僧侶普拉努得斯搜集的寓言及以後陸續發現的古希臘寓言傳抄本編訂的。伊索寓言大多是動物故事,其中的一部分(如《狼與小羊》、《獅子與野驢》等)用豺狼、獅子等兇惡的動物比喻人間的權貴,揭露他們專橫、殘暴,虐害弱小,反映瞭平民或奴隸的思想感情;《烏龜與兔》、《牧人與野山羊》等,則總結瞭人們的生活經驗,教人處世和作人的道理。伊索寓言形式短小精悍,比喻恰當,形象生動,對法國的拉封丹、德國的萊辛、俄國的克雷洛夫都產生瞭明顯的影響。耶穌會傳教士在明代把伊索寓言傳入中國,金尼閣口述的譯本《況義》於1625年刊行,收寓言22則;1840年出版《意拾蒙引》,收寓言81則;此後又有不同的中譯本相繼問世。

《伊索寓言》插圖

《況義》第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