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劇作傢。出生在捷克斯洛伐克,原姓斯特勞斯萊。幼年喪父,母親改嫁一名英國軍人,一齊到英國,此後斯托帕德即改用後父之姓。中學畢業後從事新聞工作,1967年他的詩劇《羅森格蘭茲和吉爾登斯吞之死》由國傢劇院在倫敦公演,受到熱烈歡迎;次年,在美國上演又獲得劇評界1968年度最佳戲劇獎,斯托帕德由此而一舉成名。該劇從W.莎士比亞的《哈姆雷特》中抽出兩名次要人物──朝臣作為主角,哈姆雷特為配角,用戲中串戲的手法寫成,題材新穎別致,臺詞高雅。劇本探討瞭人的渾噩命運,揭揭示事物的邏輯性後面往往隱藏著荒誕性,並渴望求得合理的解釋,哲理氣息濃厚。

  斯托帕德1970年又寫瞭一出短劇《追隨瑪格萊特》,幕啟後,臺上一個老太婆橫躺在燙衣板上,一個半裸體男人登在椅上撥弄燈罩,一個身穿舞蹈長裙的女子跪在地上,窗戶外面站著一名警察,人物與景物宛然構成一幅超現實主義的圖畫,使觀眾迷惑不解。然後作者將事物一一聯系起來加以解謎,從而揭示事物的荒誕性後面往往又隱藏著邏輯性。

  從1963年到70年代中期,斯托帕德還寫瞭10多出短劇或廣播劇,另有兩個比較長的重要劇本《跳躍者》(1972)和《怪誕的效仿》(1975)。《跳躍者》把哲學、雜技、政治、月球航行等素材巧妙地攙合在一起,探討上帝是否存在、善與惡的性質、倫理和形而上學之間相互依存的關系等主題,形成一出獨特的鬧劇。《怪誕的效仿》是作者根據想象以列寧、愛爾蘭現代派作傢J.喬伊斯和達達派畫傢T.特傑拉1917年在瑞士蘇黎世相遇作為背景,對藝術的責任和政治傾向以及社會革命等問題進行爭辯的戲。

  斯托帕德雖然承認曾受S.貝克特的很大影響,但在創作上又與先鋒派或荒誕派有所不同:後者貶低語言,認為語言毫無意義,並不能溝通人與人之間的思想,斯托帕德則相信語言在劇中仍占首要地位,他在駕馭語言方面多少繼承瞭O.王爾德、蕭伯納等前輩劇作傢的傳統。但是,由於劇中常有冗長深奧的玄理爭辯詞句,被認為有炫耀“高雅”的缺點。

  70年代中期以後,斯托帕德創作態度有瞭轉變,他自稱要認真觀察社會,真實而毫不炫耀地寫些戲。1976年,他寫的一部劇本《傢醜》諷刺瞭英國某些國會議員,揭露瞭他們卑劣而下流的私生活;1978年,他又寫瞭一部揭露英國新聞界內幕以及西方老牌殖民主義者在非洲爭奪勢力范圍的兩幕劇《黑夜與白晝》。1983年,他的浪漫主義喜劇《真情》諷刺瞭西方有閑階級的通奸關系,在英美演出轟動一時,先後獲倫敦《旗幟晚報》1983年最佳劇作獎和美國1984年度百老匯托尼最佳戲劇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