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神話故事為題材的戲劇。這類戲劇在不同國傢、不同時代都有出現。在歐洲,古希臘悲劇的題材,大都取自希臘神話,但悲劇詩人往往給神話以新的解釋,賦予它以現實意義的內涵。W.莎士比亞借用希臘神話題材寫瞭《特洛伊羅斯和克瑞西達》、《維納斯與阿多尼斯》等劇作。P.高乃依、J.拉辛以及J.W.von歌德等人的某些劇作,也取材於希臘神話。這些不同時代的劇作傢,在借用這些題材時,也都予以加工、改造,寄寓瞭新的意義。

  在中國古典戲曲中,這類類劇目也很多。明代朱有燉(權)在《太和正音譜》裡曾把元人的雜劇分做“神仙道化”、“林泉丘壑”、“煙花粉黛”、“神頭鬼面”等十二科,神話劇也就概括其間瞭。又如根據《西遊記》、《封神演義》、《聊齋志異》以及《天仙配》、《雷峰塔》、《張生煮海》、《牛郎織女》等許多歷代流傳民間的神話故事改編的傳統戲曲,都通過戲劇構思,展現出一個個斑斕多彩、玄妙神奇的人神共處的太虛幻境與超凡脫俗的神話世界。這些神話劇盡管充滿虛幻和文學的渲染,卻與迷信不同,它從不同的生活角度,從不同的主人公身上,反映出對幸福的向往和追術,暴露出封建統治者對人們的理想和美好生活的摧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