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在國民黨統治區領導的第一個話劇團體。由共產黨員和進步的知識份子鄭伯奇、沈端先(夏衍)、陶晶孫、馮乃超、葉沉(沈西苓)發起,1929年秋在上海成立。社長鄭伯奇,沈端先和馮乃超負責宣傳,葉沉負責導演,許幸之負責美工。成員有錢杏邨(阿英)、孟超、屈文(司徒慧敏)、朱光、劉丱(劉保羅)、石淩鶴、王瑩、陳波兒、吳印咸、龔冰盧、唐晴初等。1930年4月,被國民黨當局查禁。

  上海藝術劇社先後舉行過兩次話劇公演。1930年1月月,劇社在寧波同鄉會禮堂首次公演中,上演瞭法國R.羅蘭的《愛與死的角逐》(葉沉導演)、德國米爾頓的《炭坑夫》(沈端先導演)、美國辛克萊的《梁上君子》(魯史導演),主要觀眾是中共地下黨組織和赤色工會組織來的工人和學生,演出反響熱烈。接著,劇社赴上海工廠和南通演出,擴大瞭左翼劇運的影響。同年4月,劇社在上海演藝館舉行第二次公演,劇目為馮乃超創作的反映工人生活的獨幕劇《阿珍》和根據德國雷馬克小說改編的多幕劇《西線無戰事》。這次演出,由於內容新穎,展示瞭工人的鬥爭生活,在形式上也有創新,收到瞭很好的藝術效果。因為演出鼓舞瞭人民群眾的鬥爭情緒,引起瞭國民黨反動當局的恐怖和仇恨。4月末,上海藝術劇社遭到上海警察局的查封。

1930年上海藝術劇社演出的《梁上君子》

  上海藝術劇社還積極從事戲劇理論建設。1930年3月創辦瞭《藝術》月刊,出1期被查禁後,同年6月又出版瞭《戲劇論文集》和《沙侖》月刊,發表瞭鄭伯奇的《中國戲劇運動的進路》、葉沉的《藝術劇社的自己批判》、馮乃超的《中國戲劇運動的苦悶》等文章。它第一次在中國劇壇提出“無產階級戲劇”的口號,並發表瞭許多進步的戲劇主張,有力地促進瞭無產階級的革命戲劇理論建設。

  上海藝術劇社成立於白色恐怖嚴重的時刻,為中國左翼戲劇傢聯盟的成立準備瞭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