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話劇團體。組建於1950年。由前抗敵演劇隊第二隊(後改稱“演劇9隊”)部分成員和一些老解放區文藝幹部以及原在上海活動的戲劇工作者共同組成。夏衍任院長,黃佐臨、呂複任副院長。1954年“華東話劇團”併入該院。從60年代起,由黃佐臨繼任院長,陳傢松、楊村彬、羅毅之等先後擔任副院長。1985年,改由黃佐臨任名譽院長,沙葉新任院長。

  上海人民藝術劇院堅持文藝為人民服務及“百花齊放”的文藝方針,30年來,共演出多幕劇160餘部部、獨幕劇140餘部,其中反映當代生活的劇目約占70%。

  劇院繼承發揚中國話劇的現實主義傳統,認真借鑒К.С.斯坦尼斯拉夫斯基體系,演出風格質樸、自然、富於生活氣息,許多劇目富有地方色彩,如《佈谷鳥又叫瞭》、《枯木逢春》、《初開的花朵》、《激流勇進》、《一傢人》、《一千零一天》、《虛情假意》、《上海戰歌》、《陳毅市長》、《生命·愛情·自由》等都反映出江南城鄉的風情。此外,劇院演出瞭《日出》、《悲壯的頌歌》、《茶花女》等大量中外名劇。

  1962年,黃佐臨借鑒B.佈萊希特學說,吸收中國戲曲傳統的精華,提出瞭“寫意的戲劇觀”,在國內外產生瞭較大影響,對中國話劇界開闊視野,探索多樣化的演劇藝術起瞭推動作用。根據“寫意戲劇觀”,上海人藝實驗演出瞭《激流勇進》、《新長征交響詩》以及根據戲曲劇本移植的《借妻》、《打城隍》、《打豆腐》、《打新娘》等劇目。

  經過30多年的藝術實踐,上海人藝培養瞭自己的作傢、導演、舞臺美術傢和大批演員。其中主要有:編劇王煉、沙葉新,導演黃佐臨、羅毅之、楊村彬,演員高重實、喬奇、呂復等。劇院還舉辦瞭兩期演員培養學館,設立瞭一個相當完備的舞臺美術工場,在培養話劇人才方面做出瞭貢獻。

  1985年,黃佐臨導演的《傢》訪問日本,演出成功。由法國馬賽劇院總導演馬賽爾·馬雷夏爾來劇院執導的《三劍客》的演出也獲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