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戰爭初期,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上海進步戲劇工作者組成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群眾組織。1937年7月28日成立,為上海文化界救亡協會的團體會員。會長歐陽予倩、洪深、鄭伯奇,秘書長馬彥祥,組織部長於伶(尤兢),後馬彥祥離任,尤兢兼任秘書長。

  1937年“八·一三”戰爭爆發後,上海戲劇界救亡協會在卡爾登大戲院(今長江劇場)召開有戲劇界、電影界及業餘戲劇愛好者200多人參加的大會,討論如何開展戰時戲劇活動,決定籌建救亡演劇隊,組組建工作由尤兢負責。

  上海戲劇界救亡協會將戲劇隊伍改為“戰時編制”,打破劇團界限,先後編成13個戰時演劇隊,總稱上海戲劇界救亡演劇隊,分赴街頭、電臺、學校和各收容所進行宣傳演出。後根據中國共產黨指示,協會將10、12兩隊留滬堅守陣地,其餘各隊從8月下旬起陸續離滬,分赴內地和前線進行抗戰宣傳。

1937年上海戲劇界救亡演劇第二隊合影

  同時,協會又以中共地下黨員和進步人士所辦的浦東臨奉中學及附設小學歌詠隊為基礎,吸引一些社會孤兒和失學兒童,於9月成立孩子劇團,並領導1935年成立的新安旅行團,開展抗日救亡演劇活動。

  在上海戲劇界救亡協會的推動下,上海京劇界率先參加瞭協會,建立上海戲劇界救亡協會歌劇部,參加抗戰戲劇運動。

  上海戲劇界救亡協會以其特有的地位和影響,成為抗戰初期全國戲劇的中心力量,團結瞭廣大劇人,進一步鞏固和擴大瞭抗戰戲劇隊伍,有力地推動瞭全國抗戰戲劇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