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羅伊特

  德國小說傢。生於施塔文哈根市,父親是這個市的市長。曾在羅斯托克和耶拿大學攻讀法律,是大學生組織的積極分子。1833年被捕,1836年因“叛逆罪”被判處死刑,後減為30年徒刑,1840年赦免獲釋。羅伊特在《當我坐牢的時時候》(1862)中寫瞭這段經歷。羅伊特原來不是民主主義者,但出獄後,成為普魯士容克勢力的堅定反對者。他曾任傢庭教師、編輯等。1853年定居愛森納赫,專事創作。他是19世紀現實主義作傢,他的作品富於幽默的特色,主要是對普魯士軍國主義和地主貴族進行批評。他的作品大多以自己的故鄉為背景,用梅克倫堡地區低地德語寫作,有濃厚的鄉土氣息。他的詩體小說《無傢可歸》(1858)描寫農村中地主與雇工的沖突。他把他7種散文體小說總稱為“老故事”,其中重要的還有《當法國人占領的時候》(1860)。這是他的第一部長篇小說,用幽默的筆調敘述瞭他的故鄉在拿破侖軍隊占領時期發生的趣事。《我當農場管傢的時候》(3部,1862~1864)是自傳性的長篇小說,塑造瞭一系列生動的人物形象,其中有容克地主、小市民和女傭人。《殿下》(1866)是描繪18世紀梅克倫堡地區一個小暴君的諷刺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