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羅特

  奧地利作傢。1894年9月2日生於佈羅迪一個猶太傢庭。大學時期學習哲學和日爾曼語文學。1916年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在俄國被俘。戰後在維也納和柏林等地當記者,1933年由於納粹排猶,被迫流亡法國。1939年5月27日死死於巴黎貧民醫院。他的小說創作繼承奧地利和19世紀俄國與法國現實主義文學傳統。長篇小說《薩沃伊飯店》(1924)是采用當時在德語文學中流行的“新實在主義”風格寫的社會批判小說。小說《反叛》(1924)和《齊帕爾和他的父親》(1927)都以戰後的現實問題為題材。小說《約伯》(1930)被作者稱為“一個普通人的小說”,寫俄國一傢猶太人的遭遇。代表作《拉德茨基進行曲》(1932)和《先王墓室》(1938)是兩部內容銜接的長篇小說,前者通過特羅塔一傢幾代人的經歷,表現奧地利哈佈斯堡王朝從1859至1916年的盛衰史;後者以特羅塔傢族末代子孫弗蘭茨—斐迪南的經歷表現奧地利專制政體從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夕到1938年被希特勒德國吞並的過程。他還著有長篇小說《一個兇手的懺悔》(1936)、《第一千零二夜講的故事》(1939),中篇小說《萊薇亞坦》(1940)以及散文詩《一個神聖酒徒的傳說》(1939)等。

  羅特的通訊、散文、隨筆中,一部分反映瞭進步力量與軍國主義的鬥爭,表現瞭人民的勇氣和對理性、人道主義的追求。他的作品描繪的社會畫面比較廣闊,反映並批判瞭20世紀上半葉西方資本主義世界的敗落現象。但經常流露出無可奈何甚至絕望憂傷的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