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奧勃拉赫特

  捷克作傢。原名卡米爾·澤曼,生於工業城市塞米利。父親是律師和作傢(筆名安塔爾·斯塔謝克)。奧勃拉赫特童年時期深受其父的進步思想的影響。1900年進大學攻讀哲學,畢業後在維也納《工人報》以及佈拉格《人民權利報》和《《紅色權利報》任編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在波希米亞農村參加地下反法西斯活動。1945年以後在捷克斯洛伐克政府情報部和廣播局工作。他的早期作品大多孤立地描寫人物的心理活動和個人感受,對造成人物悲劇的社會環境觸及不多。1920年去蘇聯訪問,參加第三國際第二次代表大會,曾多次聽到列寧的講話。回國後投身工人運動,籌建捷克斯洛伐克共產黨。這些經歷和活動在他後來的作品中有所反映,他的創作也因此進入一個新的階段。

  短篇小說集《奧地利及共和國趣事九則》(1927),以幽默風趣的筆觸,對奧匈帝國的腐敗和資產階級共和國虛偽的民主自由作瞭辛辣的嘲諷。此書於1948年以《有過這樣的事情》為名重版。長篇小說《無產者安娜》(1928)描寫一個出身貧苦的農村姑娘的覺醒和成長,反映瞭1920年12月佈拉格工人同資產階級進行的第一次大規模的流血鬥爭。這部作品由於在思想和藝術上都取得瞭較大的成就,被認為是捷克文學中社會主義現實主義的奠基作品之一。長篇小說《俠盜尼古拉·舒海》(1933),是根據民間流傳的綠林好漢劫富濟貧的故事寫成的,它反映瞭人民對自由的渴望。作者采用民間敘事詩的格調,語言樸素而富有詩意。

  奧勃拉赫特的其他重要作品,還有短篇小說集《邪惡的憤世嫉俗者》(1913),長篇小說《最黑暗的牢獄》(1916),報告文學集《今日俄羅斯印象》(1921),長篇小說《征服者》(1947)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