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劇作傢。1917年4月28日生於河北省蠡縣劉陀營村(抗戰後期劃歸博野縣)。15歲考人縣簡易師範,後因傢境困難輟學。1937年,抗戰爆發後,在蠡縣新世紀劇社任演員兼導演。1938年秋,隨劇社調冀中區抗日聯合會。1939年9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是年冬,到華北聯合大學文學院戲劇系學習。1940年夏畢業後被分配到冀中抗日聯合會舉辦的鄉村文藝訓練班第一隊任指導員,創作獨幕話劇《頑固派的真面目》。訓練班結業後,回到新世紀劇社任戲劇隊隊長。1945年,任火線劇社秘書,,創作瞭中型話劇《有理有力》、獨幕劇《逃出閻王殿》和多場歌劇《王秀鸞》。該歌劇當時被譽為解放區的“四大名劇”之一,曾獲冀中區黨委頒發的文藝創作獎。1947年初,任火線劇社副社長,翌年任社長。解放戰爭時期,先後創作瞭《村落戰》、《小伏擊戰》、《暗箭》等話劇。1950年在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文化部創作室任創作員時,創作瞭話劇《沖破黎明前的黑暗》。劇本描寫抗日戰爭時期冀中抗日根據地的軍民粉碎日本侵略軍“大掃蕩”的鬥爭生活。全劇富有生活氣息,語言樸實,是傅鐸的代表作。劇本於1950年10月由中國人民解放軍華北軍區政治部出版單行本,冀中火線劇社首演,後由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文工團話劇團重排,並於1956年參加第一屆全國話劇觀摩會演,獲劇本二等獎和演出一等獎;同年由八一電影制片廠攝制成同名電影。1951年傅鐸任總政文工團副團長,1953年任總政話劇團團長。他的主要作品還有:獨幕話劇《中朝人民心連心》、《有這樣一個人》、《告別之前》和多幕劇《地下長城》、《海防前線》、《首戰平型關》、《雷鋒》等。

  傅鐸的作品語言通俗流暢,樸素雋永,鄉士氣息濃厚,富有幽默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