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業餘話劇團體。1925年上海復旦大學學生馬彥祥、吳發祥、卞鳳年、袁倫仁等組織復旦新劇社,請洪深領導,翌年改名復旦劇社。

  洪深領導復旦新劇社,以演出《一隻馬蜂》、《春假》等5個獨幕劇宣告劇社誕生。改名復旦劇社後,在上海先後演出瞭一批中外優秀劇作,如《寄生草》、《女店主》、《西哈諾》、《五奎橋》、《月亮上升》、《鐘斯皇帝》、《雷雨》、《日出》等,並曾去杭州、南京、常州等地演出,得到觀眾讚賞。導表演藝術傢歐陽予倩、應雲衛、、袁牧之、李麗蓮、歐陽山尊等都協助過劇社演出。1935年劇社在卡爾登影院(今長江劇場)演出《委曲求全》,打開瞭放映外國影片的影院不演中國話劇的禁區。

  劇社在抗日戰爭時期隨校遷重慶,由吳紹偉、徐鳴等負責,先以街頭劇、活報劇宣傳抗戰,繼之請趙丹導演《古城的怒吼》,接著又演出瞭《鳳凰城》、《國傢至上》等抗戰戲劇。抗日戰爭勝利後,劇社在上海演出瞭《結婚進行曲》、《裙帶風》等劇。1947年,上海發生梁仁達慘案,劇社趕寫活報劇《梁仁達之死》,及時配合瞭現實鬥爭。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劇社聘請黃佐臨、楊村彬為指導,先後演出瞭《紅巖》、《阿Q正傳》、《大浪淘沙》等劇,1977年後又上演瞭《於無聲處》、《“炮兵司令”的兒子》等劇。

  復旦劇社建社60多年來,先後參加劇社活動的師生有數百人,培養瞭一批優秀的戲劇人才,如朱端鈞、馬彥祥、王瑩、鳳子等。在中國話劇發展史上,復旦劇社是一個活動歷史很長、在社會上享有一定聲譽的學校劇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