И.М.伐佐夫

  保加利亞的戲劇傢、詩人和小說傢。生於索波特城(現名伐佐夫格勒)一個商人傢庭,中學畢業後到羅馬尼亞經商。1878年保加利亞獨立,他回國後組織進步文學團體,創辦雜誌和報紙,積極參加創建保加利亞劇院的工作,寫瞭許多有關關發展現實主義戲劇的論文,並編寫劇本。1887年,由於國內政局的變動,伐佐夫被迫流亡敖德薩。1889年回國,任過教育部長。1921年9月22日,在寫作劇本時,因心臟病突發逝世。

  伐佐夫早期創作的劇本有《米哈拉基老爺》、《莫爾塔貢先生》和根據他自己作品改寫成的英雄歷史劇《流亡者》、《軛下》等。《流亡者》描寫保加利亞愛國流亡者的生活,一直為保留劇目。《軛下》以1876年4月起義為題材,塑造瞭革命者群像,表現瞭人民的愛國主義精神。伐佐夫還寫瞭許多取材於現實生活的諷刺喜劇,如《如此記者》、《榮譽候選人》、《升官圖》等。這些作品從不同角度揭露瞭社會政治生活中的種種弊端,抨擊瞭官僚政府的貪污腐敗和營私舞弊。《升官圖》是其中有代表性的諷刺喜劇,描寫一群求官的人錯把大臣辦公室裡一位等待接見的外省人當成大臣。在眾人的要求下,他將錯就錯便以大臣身份簽署瞭各種委任狀。這時突然傳來內閣改組和大臣辭職的消息,一場鬧劇便在混亂中收場。這部作品以其尖銳的揭露傾向和強烈的喜劇效果引起廣泛共鳴。後期伐佐夫處於思想矛盾之中,現存的資本主義制度使他感到失望,可是又看不到變革現實的社會力量。因此,他轉向歷史題材,寫瞭許多反映保加利亞中世紀歷史的劇本,如《鮑裡斯拉夫》、《走向深淵》、《伊瓦伊洛》等。這些作品具有愛國主義內容,但由於受到官方蠱惑宣傳的影響,有的作品宣揚瞭大保加利亞沙文主義。

  伐佐夫是保加利亞現實主義文學的優秀代表。高爾基稱他是“為多災多難的保加利亞的自由和復興而鬥爭的詩人和戰士”。

  20世紀30年代,中國開始出版伐佐夫的作品。魯迅曾稱贊他“不但是革命的文人,也是舊文學軌道的破壞者,也是體裁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