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兒童為服務物件的話劇、歌劇、舞劇、歌舞劇、戲曲以及童話劇、神話劇、木偶戲、皮影戲等不同類型劇種的統稱。兒童劇除瞭具有戲劇一般的特徵外,還要適應兒童特有的情趣、心理狀態和對事物的理解、思考方式。要求通過具體、鮮明的形象與活潑、明快的情節向他們剖析嚴肅的主題,進行美的感染。在美的感染過程中,培養兒童積極的創造精神,發展他們的意志和想像力,從而使他們的思維能力受到鍛煉,喚起他們的求知欲,盡可能使他們正確地認識現實世界與周圍事物,以達到鞏固其自身既有的道德感。兒兒童劇應具有思想的明確性、道德的純潔性、人物性格與行為的真實性、攝取生活素材的廣泛性和準確性、藝術構思的完美性。在有些國傢,根據兒童各個年齡時期的差別,有學齡前、學齡初期和少年期兒童劇的明確區分。蘇聯、日本、羅馬尼亞、澳大利亞、挪威、瑞士、德國和美國等都是兒童劇比較發達的國傢。著名的兒童劇作品如《十二個月》、《神鎬》、《青鳥》、《灰姑娘》、《乞丐與王子》、《皇帝的新衣》、《青年近衛軍》、《快樂的漢斯》等在許多國傢已廣泛流傳。

  中國兒童劇的萌芽,一般認為是20年代黎錦暉創作的兒童歌舞劇如《小小畫傢》等。1935年成立的新安旅行團、1937年成立的孩子劇團,都是最早成立的進步兒童劇團。抗戰時期,陜甘寧邊區和上海等處都有兒童戲劇組織陸續成立,如重慶育才學校戲劇組、昆明兒童劇團、上海囝囡劇社等。他們都在艱難的環境中為中國兒童劇的發展做出瞭貢獻。1949年宋慶齡創建的中國福利基金會創辦瞭兒童劇團,至今是中國歷史最久的兒童劇團體。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中國優秀的兒童劇有《樂園進行曲》、《猴兒大王》、《小主人》、《表》等。

《寶船》劇照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北京、上海、武漢、遼寧、四川、雲南、寧夏、烏魯木齊、西安、石傢莊、鞍山等省、市、自治區相繼成立瞭20多個兒童戲劇院團。其中有中國兒童藝術劇院,中國福利會兒童藝術劇院,北京兒童劇團等。各地院團先後創作和演出瞭《大灰狼》、《寶船》、《馬蘭花》、《報童》、《革命的一傢》、《槍》、《童心》、《兒童團》、《果園姐妹》、《雙雙和姥姥》、《草原小姐妹》、《巧媳婦》等題材豐富、形式多樣的優秀劇目。1982年,文化部舉辦瞭全國首屆兒童劇觀摩演出。1986年舉辦全國首屆學校劇評獎相繼又產生瞭一批新的兒童劇劇目,如:《朱小彬》、《喜哥》、《宋慶齡和孩子們》、《閃爍吧繁星》等。1983年,中國兒童戲劇研究會在北京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