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白朗寧

  英國詩人。生於倫敦。父親為英吉利銀行職員,生活寬裕,藏書很多。白朗寧自幼博覽群書,興趣廣泛。早期許多作品都是自費出版。1833年他匿名出版自傳性質的詩《波琳》,被穆勒批評為過分暴露自我意識和感情,因此他轉而採用假託他他人獨白的形式寫詩,很少再直抒胸臆。1835年作《帕拉塞爾薩斯》,寫16世紀瑞士醫師追求知識和愛情等的故事。1837年創作歷史詩劇《斯特拉福德》,寫17世紀英王查理一世的寵臣斯特拉福德被控叛主而處死的悲劇。1840年作《索爾戴洛》,寫13世紀法國普羅旺斯區的行吟詩人索爾戴洛在權力和詩歌之間進行抉擇時內心的矛盾。這些作品都被認為晦澀而不受歡迎。

  1841至1846年他寫瞭不少詩,後匯集為《鈴鐺和石榴》一書,其中包括詩劇《皮帕走過瞭》、《維克托王和查爾斯王》、《德魯茲人的歸來》、《紋章盾上的污點》、《科隆蓓的生日》、《一個靈魂的悲劇》。此外還有詩集《戲劇抒情詩》和《戲劇羅曼斯》。他自稱他的劇本是“角色中的行動,而不是行動中的角色”。如詩劇《皮帕走過瞭》寫一個意大利紗廠女工在節日唱著歌走過街市,她的歌聲對一些人產生瞭不同的影響,但這些人物互不發生聯系,也構不成任何情節。

  1846年佈朗寧與女詩人伊麗莎白 .巴雷特結婚,移居意大利佛羅倫薩市15年。1850年發表《聖誕夜和復活節》一詩,1855年出版詩集《男人和女人》。1861年遷回倫敦,1864年發表《劇中人》一詩,1868至1869年發表《指環和書》,詩名大振。知識界有一批人對他十分推崇,成立“佈朗寧學會”,經常聚會聽他朗誦詩作和談話。

  《指環和書》為無韻體敘事詩,長達20,934行,分12章,根據17世紀末的一個謀殺案件寫成。阿雷佐鎮50歲的窮伯爵圭迪娶瞭13歲的蓬皮麗婭為妻。她不甘受虐待,同年輕的卡蓬薩基教士潛逃,後生一男孩。伯爵帶人於聖誕節之夜在羅馬將她和她的養父母一起殺死。經法庭審訊,伯爵被判處死刑。佈朗寧在詩中運用豐富的想象力,按照人物特有的立場、思維邏輯和語調,表現瞭9種不同的性格。他的心理描寫或意識流的方法,在英國詩史上是一種創新。在描寫人物方面,也間有誇張、諷刺的手法。詩中語言遒勁有力,但句法有時殘缺不全。

  佈朗寧的詩突破瞭傳統的題材范圍,象毒藥、語法學者的葬禮等一般認為不含詩意的事物都能入詩。他用形象表達哲理的論述,喜用獨特的譬喻。在這些方面,他繼承瞭17世紀英國玄學派詩人的一些風格。

  佈朗寧的作品內容也帶有維多利亞女王時代比較膚淺的基督教倫理觀和樂觀主義情緒。多數詩作比較艱澀,不易理解。他對20世紀美國詩人埃茲拉·龐德和羅伯特·弗羅斯特有相當大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