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佈萊克

  英國詩人、版畫傢。出生於倫敦一個開設內衣雜貨鋪的傢庭,一生靠刻制版畫度日。早年參加過國內的民主鬥爭。他的詩集《天真之歌》(1789)反對教會的禁欲觀點,肯定生活和人生的歡樂,這與他反對專制、同情民主革命的思想是有聯繫系的;他對耶穌和天使的歌頌,則是出於他的基督徒的信仰。詩集《經驗之歌》(1794)揭露英國政府和教會對童工和青少年的摧殘,其中還有被驅作戰的士兵的嘆息和被賣為娼的女子的詛咒。

  18世紀70至90年代,美國獨立戰爭和法國革命的浪潮席卷歐美,英國國內也展開瞭反封建、反殖民主義的鬥爭。這時期佈萊克寫瞭預言詩《法國革命》(1791)和《亞美利加》(1793)等,歌頌資產階級民主民族革命,痛斥封建專制,要求人類平等,後一首詩還抨擊英國的殖民主義政策。

  1804年的長詩《四天神》揭露瞭英帝國的工商業繁榮是建立在剝削和奴役之上的。他把統治者描寫為一個建造帝國的大工頭,以工業支持殖民戰爭。工人們日夜勞動替工頭建立一座擁有12間房子(象征一年12個月)的黃金大廈。工頭在這座巨宮中白天從事戰爭,夜間朝拜來歷不明的鬼神;無數人帶著腳鐐手銬在宮中呻呤。佈萊克對磚窯工人的疾苦作瞭真實生動的描寫。

  由於宗教信仰,佈萊克也常鼓吹基督的仁慈和博愛。晚年的作品《彌爾頓》(1808)和《耶路撒冷》(1820)強調“溫和善良的救世主”能夠改造暴君,而理想的耶路撒冷城的“基石是憐憫,磚頭是溫情,油漆是愛和仁慈”。

  佈萊克的詩擺脫瞭18世紀古典主義教條的束縛,以清新的歌謠體和奔放的無韻體抒寫理想和生活,有熱情,重想象,開浪漫主義詩歌的先聲。但有些作品則運用神秘的象征手法,寫得晦澀難懂。

  佈萊克還有一些箴言式的讀書筆記,近年來引起人們的興趣。他在這些筆記中直抒所感,發人深省。特別是他對於理性主義的批判,頗能一針見血。

  佈萊克是有獨特風格的詩人,被20世紀的學者們譽為英國文學史上最重要的詩人之一。中國有《佈萊克詩選》中譯本。

  佈萊克的版畫創作也有進步的內容和宗教色彩,在英國版畫史上占有較高的地位。

佈萊克手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