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K.狄爾

  捷克戲劇傢、捷克現實主義戲劇的奠基人。生於庫特納霍拉城一貧苦樂師和裁縫的傢庭。中學時期,得到劇作傢V.K.克利茨佩拉的指導,開始對戲劇和文學發生興趣。後來在佈拉格查理大學學哲學。1829年參加一個巡迴演出劇團,18835年他在佈拉格創辦瞭“狄爾業餘劇院”,專門上演捷克戲劇,經常自編、自導、自演。

  狄爾寫過20多部劇本,主要有描寫工人起義的《庫特納山的礦工》(1847)、5幕歷史詩劇《揚·胡斯》(1848)。兩者都反映瞭捷克人民迫切要求國傢獨立和民族解放的願望。

  狄爾現實的生活鬧劇《菲德洛瓦奇卡》(1834)、《縱火犯的女兒》(1846)等反映瞭尖銳的階級矛盾。在鬧劇《菲德洛瓦奇卡》中,作者揭露瞭捷克資產階級盲目崇拜外國、蔑視本民族的思想。劇中盲人樂師唱的一支歌《我的故鄉在哪裡?!》,表達瞭作者對祖國的深摯感情,成為捷克斯洛伐克國歌歌詞的一部分。

  狄爾的童話劇有《斯特拉科尼采的風笛手》(1847)、《伊爾日克的幻夢》(1849)以及《林中少女》等。他善於運用民間傳說或童話的形式反映現實問題。《斯特拉科尼采的風笛手》是一部充滿瞭強烈愛國主義的傑作。作者通過年輕的風笛手什萬達的遭遇,鞭笞瞭為金錢而蔑視祖國人民的流浪漢瓦齊克,熱情歌頌瞭以提琴師卡拉福納為代表的捷克勞動人民,他們熱愛祖國,無私無畏、善良純樸,充分表現瞭作者的愛國主義熱情。此劇一直作為優秀的傳統劇目,譯成多種文字在世界各國上演,中國也曾上演此劇。

《揚·胡斯》劇照

  狄爾還寫散文、短篇小說,主編文學雜志《花朵》,並於1850年發起組織興建民族劇院籌委會。1856年在比爾森城逝世。中國曾出版《狄爾戲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