Н.Φ.波戈廷

  蘇聯劇作傢。出生於頓河地區一個農民傢庭。20年代曾任《真理報》記者,1930年寫出第一部劇本《速度》,波戈廷把這部劇本稱為“報告文學劇”。接著他又創作瞭劇本《斧頭之歌》(1931)、《我的朋友》(1932)。這三三部劇本和反映白令海運河建設工程的《貴族們》(1934)是蘇聯第一批反映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劇作。

  1936年以後波戈廷寫瞭《帶槍的人》(1937),這是蘇聯首批列寧題材劇作中的上乘之作,該劇與後來陸續完成的《克裡姆林宮的鐘聲》(1941)、《悲壯的頌歌》(1958)組成“列寧題材三部曲”並獲得1959年度列寧獎金。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後,波戈廷創作瞭描寫邊防戰士生活的《銀白色的峽谷》(1939)和蘇聯人民戰後重建傢園的《創造世界》(1946)。

  1951~1960年,波戈廷出任《戲劇》雜志主編。他的創作題材逐漸多樣化。《當辯論激烈的時候》(1953)、《我們三人去墾荒》(1955)、《彼特拉克的詩》(1957)、《年輕的女大學生》(1959)以及《鮮花》(1960)等劇作,觸及瞭愛情和其他一些復雜的社會倫理問題。

  《帶槍的人》和《克裡姆林宮的鐘聲》曾在中國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