А.Д.波波夫

  蘇聯導演、戲劇理論傢和教育傢。生於1892年3月12日,卒於1961年8月18日。1912~1918年在莫斯科藝術劇院第一實驗培訓所學習。他的導演活動始於1916年。1918~1923年在科斯特洛馬戲劇講習所任演演員和導演。1923年回到莫斯科藝術劇院第三實驗培訓所(1926年後改為瓦赫坦戈夫劇院)任導演。1930~1935年任革命劇院藝術指導。他對這兩個劇院藝術風格和創作面貌的形成起瞭重大作用。

  1935~1960年波波夫在中央紅軍劇院(現在的中央蘇軍劇院)任藝術指導,這是波波夫創作道路的成熟時期。他先後導演瞭大量現代劇、歷史劇和古典劇。代表作有勃魯特的《十九年》、巴赫捷列夫和拉祖莫夫斯基的《蘇沃洛夫統帥》、A.格拉德可夫的《在很久很久以前》(1943年獲國傢獎金)、什泰因的《海軍上將的旗幟》(1951年獲國傢獎金)、根據肖洛霍夫同名小說改編的《被開墾的處女地》以及W.莎士比亞的《羅密歐與朱麗葉》、《馴悍記》和Н.В.果戈理的《欽差大臣》等。波波夫導演方法的主要特征是高度的思想性、鮮明的時代感,能準確把握劇作傢的風格,善於創造出氣勢磅礴、豐富多彩的群眾場面。波波夫堅持表演藝術中體驗學派的原則,力求使演員在真實體驗的基礎上達到對角色的再體現。波波夫發展瞭俄羅斯導演學派的現實主義傳統,綜合瞭К.С.斯坦尼斯拉夫斯基、В.И.聶米羅維奇-丹欽科和Е.Б.瓦赫坦戈夫的創作原則。

  主要理論著作有《演出的藝術完整性》(1959)、《演出與導演》(1961)、《演劇的回憶與思考》(1963)等。在這些著作中他確信先進的世界觀在創作中的決定性作用,要求戲劇團體在思想上和道德上保持一致。

  波波夫的戲劇教育活動開始於1919年,他曾長期任教於中央紅軍劇院附屬戲劇學校和莫斯科國立盧納察爾斯基戲劇藝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