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島的民族戲劇發展比較晚,其戲劇活動最早出現於1720年左右,當時教會為傳播教義用拉丁語演出一些短小的宗教劇。從1784年起,教會的拉丁語學校開始在首都雷克雅未克演出歐洲劇作傢的劇碼,多為丹麥L.E.霍爾堡和法國莫裡哀的喜劇。1791年,雷克雅未克的拉丁語學校首次上演瞭冰島人創作的劇碼。1888年,冰島建立瞭第一座固定劇院,1897年成立戲劇協會。當時主要由學校和宗教團體進行業餘演出,直到1930年冰島才開始有瞭職業劇團。

>  西格納多·彼得森(1759~1827)是冰島第一位民族劇作傢,他的劇本多是時事諷刺小品。詩人馬蒂亞斯·約楚姆松(1835~1920)於1861年創作瞭冰島第一部經典性的劇作《流放記》,描寫綠林好漢的故事。他還翻譯過W.莎士比亞和H.易卜生的劇本。伊德德裡·埃納爾松(1851~1939)曾建議成立國傢劇院,翻譯過莎士比亞和易卜生的劇本。他以冰島民間傳說為題材的作品,開瞭冰島浪潮主義戲劇的先河。約翰·西古爾永松(1880~1919)是冰島戲劇史上先驅者之一,以創作悲劇聞名於歐洲,他在1911年以冰島民間傳說為素材創作的《山間的埃維恩杜爾》和《他的妻子》,描寫瞭人類的兩種本能──飲食與情欲之間的矛盾沖突。他的悲劇《加爾達拉羅夫杜爾》(1915)描寫瞭人的願望和用智慧力量同黑暗勢力展開的搏鬥,被譽為冰島“浮士德”式的作品。

  1897年冰島戲劇協會的成立,標志著冰島戲劇專業化的開始。戲劇協會擁有自己的劇場和一批導演、演員,有一套經常輪換上演的保留劇目。在這一時期湧現瞭一批優秀劇作傢和劇作,其中以大衛·史蒂文森(1895~1964)及其劇作《金門》(1941)、西格納多·諾達爾(1886~?)及其劇作《復活》(1946)尤為著名。這兩部劇作曾在北歐各國和英國公演,轟動一時,它們預示瞭未來冰島戲劇發展的兩個方向:傳統的鄉土戲劇和創新的實驗戲劇。前者多以冰島民間傳說為題材,鄉土氣息濃厚,風格樸實自然,多是幽默喜劇。後者多是易卜生式的社會問題劇,反映傢庭關系、倫理道德及個人價值觀念和宗教信仰等等的變化。這類作品受L.皮蘭德婁等現代主義戲劇的影響,形式多樣新穎,以機智的對話見勝。

  1950年“國傢劇院”的建立是冰島戲劇發展的又一裡程碑,它表明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冰島戲劇趨於成熟。導表演藝術和舞臺美術的水平都有瞭提高。在戲劇文學方面,鄉土戲劇和實驗戲劇既獨立發展,又互取所長。例如阿格納·托爾達松(1917~ )的鬧劇《原子和婦人》(1955),把資本主義社會現代化的繁榮假象和冰島鄉村的古老道德觀念進行瞭對比。諾貝爾獎金獲得者H.K.拉克斯納斯(1902~ )的“社會喜劇”融會瞭傳統的鬧劇、諷刺劇乃至宗教劇技巧和現代的易卜生式問題劇、佈萊希特史詩劇手法,創作瞭《冰島之鐘》(1950)、《銀月》(1954)和《鴿子宴》(1966)等代表作品,獲得較高聲譽。他的《出賣瞭的搖籃》(1954)在冰島和歐洲許多國傢演出。

  60年代,繼承鄉土戲劇傳統的青年劇作傢有約庫特·雅各佈松(1933~ )和艾納·帕爾森(1925~ );發揚實驗戲劇精神的有厄杜爾·比約恩松(1932~ )等。實驗性的“面具劇團”,上演B.佈萊希特和E.尤內斯庫等人的作品,培養瞭本國劇作傢,如艾爾林格·哈爾道森(1930~ )、古德蒙德·斯坦森(1925~ )和麥格納斯·瓊森(1938~ )等。70年代以後,冰島還出現瞭兩位引人註目的年輕女劇作傢斯瓦瓦·雅科佈斯多蒂爾(1930~ )和尼娜·阿納多德(194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