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電影導演、電影事業傢。1888年4月23日生於巴黎,1979年11月26日卒於巴黎。他攻讀過文學、法學和社會學。早年主要從事文學創作。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曾在法國軍隊電影部門工作,1919年他導演的處女作《法蘭西的玫瑰》是一部唯美主義的、反傳統的影片,曾引起很大爭議。20年代,自他推出《黃金國》(1921)後,一舉成為法國頗有影響的印象派電影代表人物之一,屬於這一流派的影片還有《唐璜和浮士德》(1923)、《無情的女人》(1924)、《復活節之火》(19925)、《金錢》(1929)等。他的這些作品註重新的美學變革,致力於探索一種新的電影語言,但忽視情節。有聲片問世後的30年代,他轉拍商業片。德軍占領期間,他攝制瞭轟動影壇的詩意現實主義影片《夢幻之夜》(1942)。於1953年起,轉拍電視片。

  萊皮埃於1936年與其他電影工作者共同創建瞭法國電影資料館,他任首席藝術顧問。1943年,巴黎淪陷時期,他為確保法國電影的發展,創辦瞭法國高等電影學院,1969年前,他一直任院長。1947年,法國為抵制美國電影的大量湧入,成立瞭法國電影保衛委員會,他任主席,為法國民族電影的發展作出瞭貢獻。萊皮埃一生寫瞭不少文章,1947年發表瞭一本論文集《解讀電影》,1979年出版瞭回憶錄《轉動的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