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尤若夫

  匈牙利詩人。生在佈達佩斯郊區的工人傢庭。童年生活極端悲苦。1919年匈牙利蘇維埃共和國時期曾得到短暫的歡樂,對他後來的思想發展產生過巨大的影響。由於傢庭經濟困難他的學習時停時續。1923年中學畢業,曾在佈達佩斯一傢私私營公司當過小職員。1924年秋考入塞格德大學文學院,不久輟學。1925年秋在維也納大學和巴黎大學半工半讀。1927年回國,在佈達佩斯大學肄業,又因經濟困難而輟學。

  尤若夫在國外學習期間,接觸到馬克思和列寧的著作,回國後參加工人運動,他的思想和詩歌創作因而獲得新的發展。1928年參加匈牙利共產黨。這時期他創作的詩歌反映瞭工人階級的要求,為無產階級的前途和人類的解放而歌唱。30年代中工人運動處於低潮,他曾產生過苦悶和彷徨。

  1919年匈牙利蘇維埃共和國失敗後,開始瞭霍爾蒂的反動統治。尤若夫的詩歌創作正是在匈牙利歷史上這個黑暗的20、30年代裡發展和成熟的。以1930年前後為界限,他的詩歌創作大致可分為兩個時期。前期詩歌以詩集《美麗的乞丐》(1922)、《不是我呼喊》(1925)和《我沒有父親,也沒有母親》(1929)為代表,表現瞭詩人的反抗精神,反映瞭工農群眾在資本主義制度下所遭受的壓迫和剝削。反動當局對尤若夫橫加迫害,他的《叛逆者克裡斯托什》(1923)一詩,被法院控告為“褻瀆上帝”,《以純潔的心》(1924)一詩被認為是“違背社會道德規范”。他的詩集曾被反動當局沒收。但這一切反而加強瞭他以詩歌為武器向資本主義社會進行鬥爭的信心。

  30年代是他詩歌創作的後期,這期間他出版瞭以下4本詩集:《打倒資本主義》(1931)、《外城之夜》(1932)、《熊的跳舞》(1934)和《劇烈的疼痛》(1936)。他認為詩歌不是自我欣賞的藝術品,而是階級鬥爭的武器。他後期詩歌創作題材更為廣泛,同現實生活結合得更加緊密。他是匈牙利第一個描寫產業工人生活的詩人。他的著名詩篇如《外城之夜》、《冬天的夜》(1933)、《情歌》(1933)、《在城市的邊緣》(1933)等,反映瞭工人的生活環境和思想感情。他的《群眾》(1930)、《跌倒的人》(1931)等詩,號召工人階級團結奮鬥,爭取解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