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的戲劇起源於基督教,在中世紀教堂舉行的禮拜中開始形成。10世紀初葉的彌撒,已具有完整、複雜的形式。從晨禱到晚禱,曆8小時。無論是教士和歌唱隊之間的對歌,或歌唱隊兩部分之間的應答輪唱,都已是對話的雛形。彌撒的內容包括耶穌的生平大事,從聖母領報起,到耶穌升天止。彌撒的動作富有象徵意義。以14世紀耶路撒冷教堂為例,在耶穌升天節,副天使手持棕櫚枝,報喜天使加百利從屋頂下降,已有戲劇動作。

  英國中世紀戲劇有以下四種:

  一、禮拜劇之一:神秘劇 在戲劇發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是禮拜劇。禮拜劇故事來自《聖經》的稱為神秘劇,這是法語名稱,為英國所沿用。代表作《聖墓》有完整的3個抄本,情節逐步復雜化。《聖墓》的角色都是上裝扮演的。扮演是戲劇的重要因素,可以說,戲劇從扮演開始,中世紀戲劇從禮拜劇《聖墓》開始。

  中世紀的教堂分前殿、中殿、後殿三部分,有小門相通。前殿靠大門,是歌唱隊的席位。中殿面積最大,這裡有為演出用的若幹戲臺。後殿是墓地,聖墓以十字架為標志。

  《聖墓》第1個抄本講述耶穌的故事。開場時,一個教友穿著白色長袍扮演天使,手持棕櫚枝靜悄悄地走近墓地坐下。另外三個教友穿著長袍,扮演婦女,手持盤子走進墓地,準備在耶穌聖體上塗抹香膏。天使問婦女們在找誰,於是展開瞭對話。天使站起來,把佈罩揭開,指明十字架已經不在,留下的隻是包十字架的佈。婦女們拿起佈,在教士面前展開,說明用佈包起來的耶穌已經升天。然後唱歌,又把佈放在神壇上。

  第2個抄本增加瞭彼得和約翰兩個角色。他們在前殿中間,遇見瞭從墓地歸來的瑪麗等人(婦女角色此時已有瞭名字)。他們打聽到耶穌的墓地,就向墓地跑去。發現墓是空的,於是他們轉身向前殿走去。在前殿的歌唱隊證實耶穌果真升瞭天。最後,教會執事人領唱感恩贊美詩。

  第3個抄本又增加瞭一個有獨特性格的角色瑪麗·馬格達倫。她懷疑有人把耶穌的聖體抬走。約翰也認為是被盜,但彼得相信耶穌已經升天,留下的佈罩正是耶穌復活的證據。這時墓地上方站出一個園丁,喚出瑪麗的名字,然後退去。她認出園丁正是耶穌本人。耶穌再次出場時身穿白袍,要求瑪麗等人告訴教友到加利利去尋找他。

  二、禮拜劇之二:奇跡劇 禮拜劇中還有以聖徒故事為內容的奇跡劇。如《三個大學生》,在聖尼古拉斯節 (12月6日)演出。現在保存的有法國修道院的12世紀抄本。它敘述三個大學生在前往大學的途中,在一個老人傢留宿。老人夫婦見財起意,把他們殺死,並把屍體隱藏起來。大學生的守護神聖尼古拉斯喬裝成一個旅客,住進這一傢。他要求吃肉。老人說沒有肉。聖尼古拉斯指出他們合謀殺人的罪行。大學生的屍體被抬出來,又復活瞭。老夫婦得到瞭寬恕。

  以上的神秘劇和奇跡劇都用拉丁文撰寫,沒有國傢的區別,但《聖墓》另有殘缺不全的第4個抄本,這個殘本不是用拉丁文寫的,而是用俗語(在英國就是用英語)寫的。這是俗語劇最早的例子之一。從此以後,歐洲戲劇結合各國的不同語言而發展,不再有共同的歐洲戲劇。拉丁文是教堂使用的文字,戲劇一旦改用俗語,就意味著教堂對戲劇失去瞭控制,直至最後教堂和戲劇完全脫離關系。

  而兩者脫離關系還有其他原因。戲劇演出往往幹擾禮拜的進行,因為演戲比作禮拜更能吸引人。演戲時常有盜竊活動,影響教堂的秩序。於是演出地點就移至戶外,如教堂大門前或教堂墓地。再遠一點,還可以移至集市或牧場。

  三、行會劇 教堂放棄瞭對戲劇演出的管理權,接管的是市鎮的各業行會。他們演出的戲劇通稱行會劇。行會劇也是宗教性質,從內容上說,仍是神秘劇。作為俗人的各業人員,他們關心的是把自己從罪孽中超度出來,同時也想通過演出繁榮自己的業務。

  不同的行業排演不同的《聖經》故事。以幾個市鎮為例:約克的造船木工、捕魚人和水手,還有切斯特的船夫,都演挪亞故事;切斯特、約克的面包師演耶穌及其12門徒的最後晚餐;切斯特、貝弗利的廚師演地獄的折磨;貝弗利的代筆人演聖殿的爭論等。

  行會劇通常在四輪或六輪馬車上演出。一個市鎮設幾個站,馬車從一個站趕往另一個站。約克有12至16個站,貝弗利有6個站,考文垂有3、4個站。馬車分兩層:下層蒙有簾子,為化裝室。上層為舞臺,分作兩半,可作兩個臺使用。臺上備有佈景。

  行會劇的主要演出日期是基督升天節和降靈節後的一周。戲劇一般在一天內演完,但切斯特全組戲劇的演出,需時三天。

  行會劇的內容,包括上帝為人類所作的全部安排,主要有下列階段:(1)耶穌以前的歷史,(2)耶穌誕生前後,(3)耶穌的傳教生活,(4)耶穌受難和升天等。

  行會劇流行於15、16世紀。成組戲劇保存得較好的要數切斯特、約克、威克非爾德。切斯特組劇最為古老;約克組劇的劇本最多,共48出;威克非爾德組劇劇本的文學價值最高,其中有兩個劇本,可以說明英國戲劇在中世紀的初步發展。一是《挪亞的故事》,劇中看到挪亞夫婦爭吵,先是口角,後又拳打腳踢,富有生活氣息。丈夫要妻子上方舟,以避洪水。妻子上船後覺得不舒服,又下船繼續紡紗。等到洪水逼近時,又被迫上船。二是《第二個牧羊人劇》。牧羊人麥克偷瞭一隻羊回傢,放在妻子吉爾床上,其他牧羊人追到麥克傢查問。這時吉爾呻吟著,麥克唱著催眠曲,好象吉爾真的生瞭孩子。牧羊人準備離去。但其中一個人忽然記起要給孩子6個便士,作為見面禮。於是發現這孩子就是他們丟失的羊。劇中牧羊人訴說生活的艱苦,吉爾訴說婦女的悲慘遭遇,反映瞭中世紀歐洲的社會生活。

  此外還有年代不明的佈羅姆抄本劇《以撒獻祭上帝》。劇中許多情節打動瞭觀眾的憐憫之心。上帝派遣天使要求亞伯拉罕以他的兒子以撒的血供奉他。亞伯拉罕表示他愛兒子,但更愛上帝。他叫以撒上山一起去祭祀上帝。到瞭山上,以撒問作為祭品的活牲口在哪裡?又說他怕他父親手裡拿的刀。以撒的每句話都刺痛瞭亞伯拉罕的心。亞伯拉罕隻得明說,他要殺死以撒。以撒難於置信,問父親自己到底犯瞭什麼過錯?他多麼希望他母親也在山上,為他說情!亞伯拉罕叫以撒站起來,親瞭他一下。以撒要求蒙住眼睛,這樣他就可以看不見父親怎樣動刀瞭。他還要求隻在頭部砍幾刀,並要求不要告訴母親。亞伯拉罕把以撒捆綁起來,放在祭壇上,用佈蒙住他的面部。亞伯拉罕正要拔刀,天使出現瞭,拿走瞭他手中的刀。

  四、道德劇 道德劇於14世紀末葉出現,它的題材仍然是宗教性質,但處理的角度不同。它著重人類的行為和最後的命運,采用寓言的手法,以抽象名詞為劇中人物命名,說明善與惡為瞭影響人類而進行著鬥爭。神秘劇和奇跡劇起源於教堂禮拜,而道德劇則起源於教堂的佈道。

  《堅忍的堡壘》是最典型的道德劇。堡壘由7種美德保衛,遭受7種邪惡的進攻。7種美德是:溫順、寬厚、禁戒、貞節、勤奮、寬大、容忍。7種邪惡是貪婪、縱欲、暴食、懶惰、驕傲、暴怒、嫉妒。此劇善與惡的鬥爭地點是一個圓形廣場,正中是堡壘。廣場外有一道溝,溝外有5個臺:正東是上帝,正西是人間,正南是肉欲,正北是魔鬼,東北是貪婪。人類有時受好心的天使的影響,有時受壞心的天使的影響。他聽瞭壞心的天使的話,登上人間臺,追求金錢財寶,及時行樂。世界的信使把人類領到貪婪臺,其他6種邪惡也隨之而來。好心的天使為人類的失足而悲傷。他的助手懺悔和贖罪,自告奮勇去貪婪臺拯救人類。人類向上帝乞求寬恕後,回到廣場,接受7種美德的規勸,進入堅忍的堡壘中。壞心的天使煽動人間、魔鬼、肉欲去奪回人類,但未成功。最後人類感到自己上瞭年紀,於是死神駕到。人類的肉體死去,但他的靈魂卻依靠上帝的力量而得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