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立陶宛詩人。生於農民傢庭。1932年畢業於考那斯大學人文系。1925年開始文學創作。早期作品有詩集《在黃昏時的小巷中》(1926)和《街上亮瞭》(1927)。1930年發表短篇小說集《暴風雨中的白樺》。1930至1931年主編《第三戰線》雜誌。30年代後期,發表描寫大學生生活的長篇小說《友誼》(1936)和短篇小說集《夜》(1939)。他是立陶宛反法西斯進步文學的主要作傢之一。衛國戰爭時期著有詩集《祖國的召喚》(1943)和《高高的蘋果樹的地方》(19945)。戰後作品有詩集《祖國的青春》(1947)和《鬥爭、痛苦、勇敢!》(1953)。1952年以《詩選》(1951)一書獲斯大林獎金。1958年發表以立陶宛建立蘇維埃政權和知識分子命運為題材的長篇小說《誕生的日子》。此後相繼發表自傳性的長篇小說《春天的河流》(1964)、《尋找青年時代》(1966)、《中午的暴風雨》(1969)。其他著作還有文學研究、軍事特寫和遊記。曾將俄羅斯作傢的作品譯為立陶宛文。他是立陶宛國歌歌詞的作者。1949年起為立陶宛科學院通訊院士。1950年加入共產黨。1965年獲立陶宛“人民作傢”稱號。曾任蘇聯最高蘇維埃代表。三次獲紅旗勛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