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劇作傢、戲劇理論傢。浪漫派作傢施萊格爾兄弟的伯父。1719年1月17日生於邁森。1733至1739年在舒爾普伏塔公爵學校讀書,1739至1742年在萊比錫學習法律、哲學。曾為《不來梅雜誌》撰稿人之一。1743年任薩克森公國駐丹麥公使私人秘書,曾隨公使出使哥本哈根。1745至1746年在哥本哈根主編“道德週刊”《外鄉人》,並結識丹麥喜劇作傢路德維希·霍爾堡,經他推薦於1748年被任命為索勒騎士學院政治學與國傢法教授。1749年8月13日在索勒逝世。

  施萊格爾是德國啟蒙運動時期的劇作傢,最初是戈特舍德的崇拜者,中學時代讀過他的《為德國人寫的批判詩學試論》,並遵照他倡導的“三一律”和亞歷山大詩體創作過悲劇。他的重要劇作有表現開明君主制政治理想的悲劇《赫爾曼》(1740~1741)。這是德國文學史上第一部描寫德國民族題材的悲劇,受到歌德的贊賞,克萊斯特仿效它創作瞭《赫爾曼戰役》。他的喜劇創作受莫裡哀性格喜劇影響,重要喜劇有《沉默的美人》(1747)和《善女的勝利》(1748);前者表現市民向往的聰明、伶俐、自然的教育理想,後者表現幸福的愛情不能強制的主題,被萊辛譽為當時最優秀的德國喜劇。施萊格爾的重要戲劇理論有論文《論摹仿》(1742~1743)和《關於繁榮丹麥戲劇的想法》(1747)等。他在這些論文中闡述瞭摹仿的真實性與可能性的辯證關系,初步突破瞭一百多年來對亞裡士多德摹仿說的歪曲理解。他指出正確的、真實的藝術描寫在某種情況下可以不必是自然事物的再現,為瞭深刻理解現實,應該允許作傢在表現人物性格時集多種典型特征於一身,並運用誇張的諷刺。他反對戈特舍德片面追隨法國新古典主義戲劇而貶低英國戲劇。他不承認戲劇有所謂普遍適用的規則,認為不同民族的風俗習慣造成不同民族戲劇的特殊性。施萊格爾的藝術觀具有許多現實主義因素,他成為萊辛之前德國啟蒙運動文學中最優秀的劇作傢和戲劇理論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