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薩多維亞努

  羅馬尼亞作傢。生於律師傢庭。中學畢業後,進佈加勒斯特大學法律系學習,中途因服兵役輟學。1903年服役期滿,定居佈加勒斯特,先後擔任編輯、職員、督察和雅西國立劇院經理。這一時期曾在農民中進行啟蒙教育工作,因而被反動動當局指控為1907年農民起義的“鼓動者”。1921年被選為羅馬尼亞科學院院士。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隱居農村,埋頭著書。1944年解放後,投身於社會主義建設事業,並繼續進行創作。他曾擔任羅馬尼亞大國民議會副主席、作傢聯合會主席等職,並獲得國傢獎金和社會主義勞動英雄稱號。

  薩多維亞努早期的作品,如1904年出版的《故事》、《肖伊姆》、《難以抑制的痛苦》和《普雷庫老頭兒的酒店》等,主要反映貧苦人民的生活,真實感人,但有些篇章帶著自然主義色彩。

  20、30年代,他的作品描寫瞭許多反抗剝削和壓迫的農民、漁民、工人和小市民,但農民反抗的形式是逃進深山野林當綠林好漢,如短篇小說集《安庫察客店》(1928)描寫的就是他們的故事。中篇小說《斧頭》是他的代表作之一,塑造瞭一個機智勇敢、敢於伸張正義的農村婦女的典型形象,描述瞭摩爾多瓦農村傳統的生活和習俗,具有濃厚的地方色彩。解放後創作的中篇小說《小孔雀》(1948)和《米特裡亞·科科爾》(1949),表明作傢努力在反映社會主義新生活。

  薩多維亞努被公認為羅馬尼亞長篇歷史小說的開拓者。他的歷史小說《巨蟹宮》(1929)、《斯特凡大公的生平》(1934)和《日德裡兄弟》(1935~1942),以摩爾多瓦公國人民爭取民族自由和社會解放的鬥爭為主題,突出描繪斯特凡大公時期(1457~1504)反抗外來侵略、維護國傢獨立的業績。長篇歷史小說《尼古拉·馬蹄鐵》(1952)是《日德裡兄弟》的續篇,取材於16世紀下半葉摩爾多瓦的歷史,歌頌人民的愛國主義傳統,再現瞭那個時代的政治鬥爭。作品人物形象生動,情節真實感人。

  薩多維亞努創作的一百多部作品,流傳很廣,有些已被譯成40餘種文字。早在30年代,魯迅就曾經翻譯介紹過他的短篇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