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盧卡契

  匈牙利文學理論傢、美學傢、哲學傢。生於佈達佩斯資產階級傢庭。先後在佈達佩斯大學、德國柏林大學哲學系畢業。在美學和哲學方面深受康得,尤其是黑格爾的影響,後來接受馬克思主義。1918年加入匈牙利共產黨,1919年3月曾任任匈牙利蘇維埃共和國政府教育人民委員。革命失敗後流亡維也納,1929年底去莫斯科,在馬克思恩格斯研究院工作。1931年夏去柏林,任德國共產黨作傢工作委員會負責人兼德國作傢協會柏林分會副主席。1933年再次僑居莫斯科,在蘇聯科學院哲學研究所工作,並先後擔任《文學批評》、《國際文學》(德文版)、《新聲》雜志編委。1945年返回佈達佩斯,從事文藝活動,並在佈達佩斯大學哲學系任教。

  盧卡契對馬克思主義關於文學藝術的基本原理作瞭探討與闡述,對歐洲文學,尤其是19世紀歐洲現實主義文學和德國文學進行瞭詳盡的評述,同時也研究瞭蘇聯、匈牙利文學。他從唯物主義的反映論出發,確認文學是現實的反映;在反映同一現實的前提下,文學藝術與科學、哲學是彼此獨立、價值相等的兩個不同的認識現實的領域。盧卡契始終反對資產階級唯心主義的美學觀和教條主義的、庸俗社會學的文學理論,並試圖創立馬克思主義的美學體系。他的觀點在國際上引起瞭強烈的反響和爭論,但是,無論哪一方,都承認盧卡契是20世紀在國際范圍內產生瞭重大影響的美學傢、文藝理論傢和文學評論傢。

《審美的特性》封面

  盧卡契的著述很多,涉及哲學、美學、文學史、文學評論和政治等領域。其中最主要的有《歷史小說》(1947)、《現實主義問題》(1948)、《青年黑格爾和資本主義社會的問題》(1948)、《美學史論叢》(1953)、《理性的毀滅》(1954)、《美學》第一部《審美的特性》(1963)、《美學的中心范疇特殊性》(1964)等。西德於60年代出版瞭16卷本的《盧卡契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