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克洛代爾

  法國詩人、戲劇傢。1868年8月6日生於埃納省一個小資產階級傢庭,父親是房地產抵押登記官。年輕時在巴黎上大學法科和政治學院。有一年耶誕節在巴黎聖母院聽大彌撒,大風琴奏樂,聖歌合唱,深受震動,決心以歌頌天主教信仰為自自己終生的神聖事業。1886年12月皈依天主教。經考試錄取為法國外交部青年見習人員。後來成為職業外交傢,曾任駐中國福州的領事和駐日本、美國、比利時的大使。但是他卻始終不懈地用詩歌,主要是詩劇,來抒發自己的宗教熱情。1955年2月23日於巴黎去世。

  克洛代爾的文學活動是從寫詩開始,後來雖然發表瞭許多劇本,也都是詩劇,詩意的抒情的劇本,而不是反映現實生活的劇本。詩歌代表作有《五大頌歌》(1910)和《三重唱歌詞》(1914)。戲劇代表作有:《城市》(1890)、《少女維奧蘭》(1892)、《給瑪麗報信》(1912)、《人質》(1911)、《正午的分界》(1906)、《緞子鞋》(1928)等。

克洛代爾學習中文的手跡

  克洛代爾和瓦萊裡都是一度盛行於19世紀末葉的象征主義詩歌的後繼者。瓦萊裡在藝術上師宗馬拉梅,而克洛代爾則師宗蘭波。他和瓦萊裡在文學史上都被認為是後期象征主義的最重要的詩人。克洛代爾的詩和戲劇往往取材於《聖經》,充滿基督教的玄想與熾烈的宗教信仰熱情。他的詩歌激情奔放,表達方式大刀闊斧,接近蘭波的風格。他的作品的主題思想主要是世俗的情欲和罪惡與上帝的“神恩”之間的矛盾,官能享受的魔障與“神靈的召喚”之間的沖突,實質上是唯心的遐想和資本主義世界殘酷的現實之間的矛盾。

  克洛代爾詩歌的藝術形式富於獨創性。他自始至終寫自由詩,不寫格律詩。他的詩句近似分行的散文,類乎宗教典籍中的經文。據他自己說,強有力的節奏,是配合人的呼吸的。這種有節奏的散文詩,在朗讀時產生強烈的藝術感染力和魅力。在20世紀的法國抒情詩人中,受克洛代爾影響最明顯的主要有貝璣、茹弗、埃馬努埃爾等。

  克洛代爾在中國任職期間(1894~1899),曾寫成散文詩集《東方的認識》(1896)。他學過漢文,曾翻譯和改寫一些中國的詩。

  

參考書目

 Jacques Madaule,Le Génie de Paul Claudel, Paris,1933.

 Jacques Madaule, Le Drame de Paul Claudel, Paris,19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