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克魯奇科夫斯基

  波蘭作傢、戲劇傢、社會活動傢。出身於工人傢庭。大學畢業後曾在技術學校和工廠任職。1918年開始寫詩。1928年出版詩集《懸在世界上的錘子》,反映瞭詩人對現實的不滿。長篇小說《科爾迪安和鄉下佬》(1932)以119世紀初期波蘭農村生活為背景,描寫地主階級對農民的壓迫和剝削以及農民的反抗。長篇小說《孔雀毛》(1935)揭露瞭資產階級政客欺騙農民的醜惡行徑。第3部長篇小說《陷阱》(1937)描寫知識分子在經濟危機時期的苦悶和在生活中的掙紮。

  希特勒進攻波蘭時,克魯奇科夫斯基曾應征參加衛國戰爭,後被俘,關在德國集中營裡。1945年秋回到波蘭,曾任文化部副部長、國務委員會委員、波蘭作傢協會主席等職。他先後寫出瞭《復仇》(1948)、《德國人》(1949)、《羅森堡夫婦》(1954)、《自由的第一天》(1959)和《總督之死》(1960)等劇本。其中以《德國人》和《自由的第一天》較為著名。《德國人》描寫蘇倫佈魯赫教授傢庭成員對納粹所抱的不同態度,反映瞭知識分子的覺悟過程。《自由的第一天》描寫一群波蘭軍官在走出集中營的第一天的遭遇和他們對待自由的不同態度。克魯奇科夫斯基曾兩次獲國傢文學獎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