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頗族有93000餘人(1982),主要聚居在雲南省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的山區,少數散居在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的片馬、古浪、崗房等縣。語言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1957年改革和推廣瞭新景頗文。

  景頗族的口頭文學形式有神話、傳說、史詩、敘事詩、寓言、笑話、民歌、諺語等。景頗族的詩歌同音樂、舞蹈密切結合。在盛大慶典時演唱的創世長詩《目腦宰瓦》(歷史的歌)近萬行,內容從開天闢地起,以神奇超拔的想像歌頌瞭英雄甯貫瓦,反映瞭景頗族悠久的的歷史,這部長詩已記錄出版。景頗族在各種儀式中演唱的習俗歌有:吃新米慶豐收時演唱的“穆占”(種莊稼歌)、賀新房時演唱的“穆占”(建寨蓋房歌)、結婚時演唱的“孔然宰瓦”(結婚歌)等。一般民歌,多即興創作,如《種谷調》、《舂米歌》等。《瓦宗薄膽腳》則是青年在“公房”(又稱“串房”)裡唱的傳統情歌。它不僅數量多,而且民族色彩濃鬱。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出現瞭大量歌頌中國共產黨、歌頌社會主義的新民歌。

  景頗族的敘事詩有反映人與自然、善與惡鬥爭的《凱諾和凱剛》等,有反映青年男女爭取婚姻自主、幸福生活的《臘必毛垂與羌退必波》、《恩郭諾克與羅沛瑪紮對》、《丁冬拉瑪石佈朗與桑章盆楠》、《董生別裡和弄裡列裡》、《朵斑姑娘》等。

  景頗族的民間故事短小精悍,富於哲理。其中動物故事《美麗的巴板鳥》、《鄰居》都流傳極廣。此外還有大量的傳說和生活故事,《山官發火》是講一個幫工智鬥山官的故事,《彎和直》是講做人的道理,《紮英姑娘》、《金草帽和糯米粑粑》是對勞動的贊頌,《“吐任”是怎樣吹起來的》是關於樂器起源的傳說,《花裙子的故事》是講景頗姑娘從巴板鳥的美麗羽毛得到啟示織出瞭花裙子。機智人物仉片的故事更是傢喻戶曉。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用景頗文和漢文寫作的文學新人逐漸成長,開創瞭景頗族文學的新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