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亞20世紀初的美術思潮。後印象主義作為現代主義的先驅出現在澳大利亞,首先在D.魯博的學生中發展起來。魯博曾在義大利的那不勒斯學過畫,1891~1941年在悉尼辦瞭一所美術學院。魯博的3個學生R.韋克林、G.C.史密斯和R.de梅斯特爾,對新印象主義和後印象主義發生很大興趣。在看不到原作和好的印刷品的情況下,他們的資訊來源主要是J.埃迪的《立體主義和後印象主義》(1915),W.H.賴特的《現代繪畫:趨勢與意義》(1915)等著作,賴特關於同步主義的討討論促使梅斯特爾和韋克林進行純色與音樂關系的試驗,他們於1919年在悉尼舉辦瞭一個“同步”展覽。澳大利亞後印象主義的代表人物都具有各自不同的風格。史密斯善於對澳大利亞明亮光線的富於個性的分析,但破壞瞭色彩;韋克林喜歡與自然的富於浪漫情調的交流;梅斯特爾(1929年定居倫敦)則是一種有表現力的立體風格,並受宗教情緒的影響。其次F.霍奇金斯1912年在墨爾本的展覽以其自由的裝飾性印象主義作品受到好評。E.基奧從西部前線回來,帶來P.塞尚、V.凡高和其他人作品的印刷品給藝術傢朋友看。受影響的畫傢W.弗拉特,曾在格拉斯哥美術學院學習,來到墨爾本後,加入B.魯賓遜的玻璃畫工作室,與工藝師A.肖爾一起以後印象主義風格表現一種苦思的面貌。給他們這個小團體造成影響的G.貝爾在墨爾本、巴黎和倫敦受過專業訓練,1931年和肖爾合作創辦瞭一所專門教授現代藝術的美術學校。

韋克林∶《白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