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南戲《荊釵記》、《劉知遠白兔記》、《拜月亭》、《殺狗記》的合稱,是南戲中除《琵琶記》外,最負盛名的作品。

  《荊釵記》 一般認為是元柯丹丘作。據張大複《寒山堂新定九宮十三攝南曲譜》說,柯丹丘為“吳門學究敬仙(先)書會”才人。一說此劇是明初甯獻王朱權作,另外還有多說。今存多種版本。其中以嘉靖溫泉子編集,夢仙子校正《原本王狀元荊釵記》較近古本。劇本寫王十朋與錢玉蓮的婚姻故事::錢玉蓮鄙棄富豪孫汝權的求聘,寧嫁一貧如洗、以荊釵為聘的書生王十朋。婚後半年,十朋赴京考中狀元,因拒絕丞相逼婚,被改調煙瘴之地潮陽任職。孫汝權偷改十朋傢書為“休書”,繼續糾纏玉蓮不止。後母逼迫改嫁,玉蓮不從,投河遇救,跟隨恩人遠去他鄉。十朋聞玉蓮“死”訊後,決意終身不另娶。玉蓮誤聽十朋病亡噩耗,也執意不再嫁。數年之後,於吉安重逢,夫妻團圓。劇本歌頌瞭王、錢二人堅貞不渝的愛情,描寫瞭他們對黑暗勢力的反抗精神和不屈的鬥志。劇本對權相富豪的橫行不法,也給予瞭揭露和鞭笞,是一部具有積極意義的作品。但劇中王、錢二人被冠以“義夫”、“節婦”稱號,使之帶有較多封建道德說教的色彩。

  《白兔記》 永嘉書會才人編撰。原本不存,在今傳本中,以成化刊本《新編劉知遠還鄉白兔記》保存古本原貌較好。劇寫後漢開國皇帝劉知遠(暠)幼年失父,落魄馬王廟中,李文奎見他相貌不凡,收留傢中牧馬,並將女兒三娘許配給他。李文奎夫婦去世後,三娘兄嫂不容。知遠隻得棄傢投軍,又被嶽節度使招贅為婿,後成就功名。三娘不肯改嫁,被兄嫂逼迫,日挑水,夜推磨,受盡苦辛。她磨房咬臍產子,托竇公送往軍營。十六載後,咬臍郎獵白兔而遇三娘,母子夫妻得以團圓。劇本成功地塑造瞭受盡折磨而堅強不屈的李三娘的形象。對劉知遠貧窮時受到的欺凌與侮辱,也有較真實生動的描寫,並寄予同情,而對其見利忘義、負情三娘的行為則給予瞭一定的批評;與此同時,還嘲諷瞭三娘兄嫂貪婪、殘忍的品行。但是劇本強調的“貧者休要相輕棄”的美德,卻建立在“發跡變泰”的思想基礎上,其中包含著對於富貴、權力的羨慕向往之情,反映瞭封建時代小生產者的理想和情趣。劇中嚴重的宿命論思想,也使作品有所減色。

  《拜月亭》 一般認為是元人施惠作。施惠,字君美。此劇據關漢卿雜劇《閨怨佳人拜月亭》改編。原本不存。今存本以明萬歷世德堂刊本《新刊重訂出相附釋標註(拜)月亭記》較近古本原貌。全劇以蔣世隆與王瑞蘭的愛情婚姻波折為主線,寫金朝末年,蒙古兵南下,金遷都汴梁。兵荒馬亂中,書生蔣世隆與兵部尚書王鎮女兒瑞蘭曠野相逢,結伴同行,患難中結為夫婦。王鎮議和歸來,強行拆散恩愛夫妻。瑞蘭思念丈夫,幽閨拜月禱祝重聚。後蔣世隆考中狀元,破鏡重圓。此劇突破“才子佳人一見鐘情”的俗套,著力描寫蔣、王二人在患難相扶、生死與共中建立起來的純潔、堅貞的愛情,同時批判瞭封建的門第觀念和封建婚姻制度。

《拜月亭》插圖

  《殺狗記》 作者未詳。前人多認為是明初徐作,但元代戲文《宦門子弟錯立身》中已提到此劇,徐也可能是改編者。今存汲古閣刻本為馮夢龍改訂本。元代有無名氏雜劇《楊氏女殺狗勸夫》,內容與此戲文大致相同。劇本寫財主孫華與市井小人柳龍卿、胡子傳結為兄弟,受二人挑唆,視胞弟孫榮為仇敵,致使孫榮寄身破窯,乞食街頭。華妻楊氏多方勸說無用,設殺狗勸夫之計,暴露結義兄弟危難時不肯相救的真面目,才使孫華醒悟,兄弟和好,共受旌表。劇本以宣揚封建倫理思想為主旨,贊美恪守封建婦道、又能勸夫改過的賢妻,以及事兄如事父、被逐不怨的悌弟,還有忠心事主的義仆。此劇封建宗法氣息雖然濃厚,其警誡世人不可妄交酒肉朋友,卻有一定的社會意義。作品對柳龍卿、胡子傳兩個騙吃、騙喝的遊手好閑之徒,作瞭比較生動的描寫。

《殺狗記》插圖 選自明代刻本《元曲選》

  這四部南戲,以《拜月亭》思想、藝術成就最高。明人何良俊、徐復祚等曾以為勝過高明《琵琶記》。呂天成又認為《荊釵記》可“仰配《琵琶》而鼎峙《拜月》”(《曲品》)。

  接近古本原貌的成化本《白兔記》收於《明成化說唱詞話叢刊》中,其餘三種均見《古本戲曲叢刊初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