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文井

  現代作傢、兒童文學傢。原名嚴文錦。湖北武昌人。1915年10月15日生。曾在傢鄉接受完中等教育,1935年到北平圖書館任職員,始以“嚴文井”筆名發表作品。1938年5月去延安,入抗日軍政大學學習,同年10月到陝甘寧邊區文化化協會從事文學創作。年底調至魯迅藝術學院文學系任教。1945年冬到東北解放區,任《東北日報》副總編輯兼副刊部主任。

  嚴文井的前期創作多為散文、小說。散文集《山寺暮》(1937)、長篇小說《一個人的煩惱》(1944)及報告文學《一個農民的真實故事》(1947)等,顯示瞭他這方面創作的實績。但統觀其全部作品,卻“以童話和寓言的影響為較大”(《小傳》)。早期創作集《南南和胡子伯伯》(1943),收錄瞭《風機》、《膽小的青蛙》、《小松鼠》、《四季的風》、《南南和胡子伯伯》等抗戰期間所寫的主要童話作品,描寫瞭舊社會孩子們的悲慘遭遇和他們對美好未來的憧憬。1949年發表的童話《丁丁的一次奇怪旅行》和1950年發表的童話《蚯蚓和蜜蜂的故事》,則標志瞭他創作的重要進展。膽小的小姑娘“丁丁”在經歷瞭無數困難的奇怪旅行後所得到的“勇氣”以及小蜜蜂對勞動的喜愛,激動瞭當時小讀者的心,在他們中間產生瞭積極的影響。後者獲1954年全國兒童文學藝術評獎大會創作二等獎。1957年的中篇童話《唐小西在下一次開船港》,反映瞭他創作的成熟。這篇作品,寫貪玩的小學生唐小西,把做功課推拖到“下次”,灰老鼠乘機將他引進永遠到不瞭“下次”的“下次開船港”。這裡沒有時間,一切都靜止不動,小西終於認識到“時間”的意義,逃出“下次開船港”,乘“這次”就開的帆船回到媽媽身邊。作品教育兒童要珍惜時間、熱愛生活,被視為童話創作園地裡一朵“綻開的鮮花”。他的童話、寓言創作,故事生動,構思巧妙,具有很濃的哲理與詩意,被譽為是“一種獻給兒童的特殊的詩體”。

  1982年5月人民文學出版社所出的《嚴文井童話寓言集》,囊括瞭他主要的童話寓言作品。除此外,他還有雜文集《關於鞭子的雜感》(1956),遊記《印度,我們永遠不會忘記你》(1956),《嚴文井近作》(1979)。

  嚴文井的童話寓言代表作,有英、俄、捷、日、朝等多種文字的譯本在國外流傳。

  嚴文井歷任中國作傢協會書記處書記、亞洲作傢委員會中國委員會副主席、中國筆會中心副會長、兒童藝術委員會副主任。並曾當選為第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任第五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