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光

  宋史學傢、散文傢。字君實。陝州夏縣(今屬山西省)人。傢居涑水鄉,人稱涑水先生。晚年自號迂叟。卒諡文正,追封溫國公,世稱司馬溫公。仁宗寶元二年(1039)進士,嘉祐六年(1061)遷起居舍人同知諫院,宋神宗即位,詔為翰林學士士,以不善駢文堅辭不就,乃任禦史中丞。熙寧三年(1070),神宗和王安石開始變法,司馬光因政見不合,自請判西京禦史臺。居洛陽15年,絕口不論政事,致力於編寫《資治通鑒》。哲宗元祐元年(1086),起任尚書左仆射兼門下侍郎,主持“元祐更化”,盡廢新法。當政八月而卒。

  司馬光散文的主要成就體現在《資治通鑒》上。《通鑒》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下終後周世宗顯德六年(959),按年記載瞭共1362年的歷史事實,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編年通史著作。它體例謹嚴,結構完整,取材廣泛,對史料取舍慎重,考證詳密。其中像《赤壁之戰》、《淝水之戰》都成為歷史散文的名篇。司馬光自稱“頗慕古文”而“不能刻意致力”(《答陳充秘校書》),他的文章正因不甚刻意致力而能得自然之致。《資治通鑒》的文字質樸簡潔,敘事清晰,文筆流暢,生動形象,有文學色彩,如赤壁之戰、淝水之戰及李愬雪夜入蔡州等戰爭場面的描寫,歷來為人們所推重。其他文章如《諫院題名記》等也寫得精練明潔。另有《涑水紀聞》,寫得簡要、切實,《續詩話》亦有見解。

司馬光墨跡

  司馬光的著述,除《資治通鑒》外,有《溫國文正司馬公文集》80卷,有《四部叢刊》影宋本。《涑水紀聞》16卷,有《叢書集成》本。《續詩話》1卷,有《歷代詩話》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