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北宋書法傢、畫傢。初名黻,後改芾。字元章,號襄陽居士、海嶽山人等。祖籍太原,後遷居襄陽(今屬湖北),長期居住潤州(今江蘇省鎮江市)。初仕校書郎,擢書畫學博士,遷禮部員外郎。善書法,能寫篆、隸、楷、行、草諸體,以行書成就最高。亦善畫山水、枯木竹石等。同時精於鑒賞,傢藏法書名畫甚富。曾著《山林集》,已佚。現有《書史》、《畫史》、《寶章待訪錄》等傳世。

  米芾的繪畫作品都已散失無傳。存世之《溪山雨霽》等圖乃後人偽託。據其《畫畫史》自述,他能畫枯木竹石,時出新意,又能畫山水,信筆為之,多是煙雲掩映的水墨雲山。他的繪畫創作不以形似為工,並且不擇紙筆,能用紙筋、蔗渣、蓮房作畫。

《虹縣詩卷》

  他將書法中的點畫用筆融於繪畫,並以大筆觸的水墨表現自然山川的煙雲風雨變化,人稱米點山水。他追求天趣,強調表現自然平淡的藝術風格,是當時士人畫的一種典型。其子米友仁,承襲傢風,並發展瞭這一畫法,人們將他們的繪畫稱為米氏雲山。

  米芾的書法,早年師法歐陽詢、柳公權,字體緊結,筆畫挺拔勁健;中年以後摹魏晉書法,尤得力於王羲之、王獻之父子。其體勢展拓,用筆渾厚爽勁。自謂其書為“刷字”。

  米芾擅長臨摹古人書法,能達到亂真的程度。壯歲有“集古字”之稱,晚年始自成傢。他對古人書法,尤其對顏真卿、柳公權的楷書,多有譏貶。曾自謂,善書者隻有一筆,我獨有四面。有人認為他的字超軼絕塵,不踐陳跡,每出新意於法度之中,而絕出筆墨畦徑之外。米芾與蘇軾、黃庭堅、蔡襄並稱為宋四傢。

  米芾傳世的書法作品比較豐富。楷書有《向太後挽辭》,行書有《蜀素帖》(見彩圖)、《苕溪詩帖》、《拜中嶽命帖》、《虹縣詩卷》,草書有《草書九帖》、《多景樓詩帖》等。

  米芾的書法理論著作有《書史》、《海嶽名言》和《海嶽題跋》。

《蜀素帖》(部分 北宋) 米芾

  《書史》2卷為米芾著錄書法之書,此書記載他生平目見和傢藏的法書,詳記作品質地、印章和跋尾,並兼及故事軼聞,有時亦有評論。此書上卷記錄晉、唐人墨跡,下卷記錄唐人墨跡及摹本刻石,同時兼述裝背、印章等。《海嶽名言》1卷,為米芾平日論書之語。此書對古人書法多有批評,有獨到之處。其中運筆佈格之法,是他平日書法實踐的心得,所以能脫落蹊徑。米芾著《畫史》1卷,是中國畫鑒評著作。書舉其生平所見(或有未見者)晉以來名畫,評論優劣,鑒別真偽,考訂謬誤,標出特點;還記載裝裱、收藏和有關逸事。

《書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