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指中國古代宮廷中掌管繪畫的官署。它除瞭為皇傢繪製各種圖畫外,還承擔皇傢藏畫的鑒定和整理及繪畫生徒的培養。今天,畫院一詞也被延用為中國現代美術創作和研究機構的名稱。

  宮廷畫院始於五代,盛於兩宋。但早在漢代已有畫室署長之設,負責管轄尚方畫工或黃門畫者。著名的畫工毛延壽,即是漢元帝時的黃門畫者。漢明帝劉莊喜愛繪畫,曾另立畫室,令畫工描繪儒傢經籍所載史事。唐代無畫院,但有些皇帝對書、畫有特殊愛好,曾招聘畫傢入翰林院,並授以待詔詔、內廷供奉之職。五代的西蜀和南唐都設立宮廷畫院,前蜀設內廷圖畫庫,主要職責是保管皇帝的藏畫。後蜀明德二年(935),蜀主孟昶創立翰林圖畫院。這是中國歷史上最早出現的畫院。孟昶以著名花鳥畫傢黃筌掌管畫院事務,院中分設待詔、祇侯等職位。南唐中主李璟,也在宮中設立翰林圖畫院,集中瞭一大批有成就的畫傢。顧閎中、周文矩、董源、衛賢等都曾在畫院供職。

  宋代開國之初,收羅各方畫傢於翰林院。宋太宗雍熙元年(984)始建翰林圖畫院,除招聘大批中原畫傢外,西蜀、南唐畫院的畫傢也多隨降主歸宋。宋徽宗趙佶富於繪畫才能,他為畫院定立瞭一套完整的制度,並以他自己的鑒賞趣味和創作方法,要求畫院畫傢的創作。同時,畫院畫傢的地位也較前提高,宣和畫院遂成為後代畫院的典范,它對兩宋繪畫的繁榮起瞭很大作用。宋代著名畫傢中,燕文貴、高文進、武宗元、崔白、郭熙、王希孟、張擇端、李唐、朱銳、蘇漢臣、劉松年、馬遠、夏圭;梁楷等人,都是畫院畫傢。

  從五代開始設立,延續瞭將近400年的畫院,至元代中斷。明代禦用畫傢歸工部將作司管轄。清代乾隆年間設如意館和畫院處,分別管理禦用畫傢。後歸並為如意館畫院,院畫傢被稱為畫畫人。慈禧專權時,對宮中畫傢恩寵有加,改稱畫畫人為畫士。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設立瞭北京畫院、上海中國畫院,各省、市、自治區也陸續有不同規模的畫院成立。這些畫院在繁榮社會主義美術方面起著積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