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唐代著名碑刻。全名為《九成宮醴泉銘》。唐貞觀六年 (632)建立於唐代離宮九成宮內,即今陝西省麟遊縣城西端北馬坊河口處。碑身為黑色大理石,高2.7米,寬0.93米,厚0.27米。承以青綠色麻石龜趺。螭首。碑額篆書“九成宮醴泉銘”6字。碑側左有宋元豐年間,右有宋紹聖、明正德、嘉靖年間諸傢題名。碑文為唐代名臣魏征撰,歐陽詢書。文字均為3.5釐米見方的楷書,每行50字,共24行,總計1100餘字。碑文記述瞭唐太宗李世民在九成宮內發現醴泉的經過,描寫瞭九成宮的的建築規模和環境景色,歌頌瞭唐太宗的文治武功,並勸諫唐太宗戒驕思危,是初唐散文中的一篇佳作。

  碑文書體修長險勁、剛健秀媚,結體精密謹嚴,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是歐陽詢書法的代表作,被書法傢視為楷書正宗,拓本遍佈海內外。(見《九成宮醴泉銘》冊(宋拓本) )

  原碑立於露天,由於歷代捶拓破壞,字體已多漫漶損傷,失去原形。碑身雖尚完好,但因地震、水災及人為損壞,已形成4道裂紋。清嘉慶八年(1803)麟遊知縣翟雲魁曾建房蔽護。至20世紀30年代,碑屋已僅餘山墻。1959年,陜西省文物管理委員會撥款構屋保護。1986年,又重修瞭碑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