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佛教建築。在雲南省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猛海縣景真寨。佛寺始建於傣曆1063年〔清康熙四十年(1701)〕,八角亭是寺內的一座附屬建築──“佈蘇”,即當地佛寺僧侶們集中開會和誦經的場所。1988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亭面南,通高15.42米,由亭身、屋面和剎頂三部分組成,磚木結構。基座高2.5米,平面呈折角亞字形磚砌須彌座,直徑8.6米。亭身高5米,四面立磚柱16根,用磚牆連接,四孔開門門,南門下設臺階。墻內外抹淺紅色泥皮,上嵌各式玻璃及用金銀粉裝飾的各種花卉、動物、人物等圖案,光彩奪目。亭身上承圓形木結構屋簷,攢尖頂高7.85米,全木結構,外鋪傣式平瓦,由上而下組成八角十一層連續的硬山式屋脊,構成造型獨特的外形,十分秀麗美觀。其內部木結構是:在井字佈局的大梁上立四柱斜交於屋頂處,由此四柱及梁架逐層內收,兩柱之間再搭斜梁立另四組屋頂。剎部通高4米,由一與塔剎相似的串字形剎桿和一直徑1.9米的寶蓋組成。景真八角亭的亞字形平面與屋頂結構和造型,受到瞭緬甸小乘佛教建築的一定影響,也是中國傣族特有的佛教建築實例之一。

景真八角亭

  景真八角亭自始建至今,經7次以上大的維修,“文化大革命”期間寺毀,亭殘,1978年國傢撥款維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