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道教宮觀建築。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容縣城東文化公園內。經略臺相傳建於唐乾元、大歷年間(753~779),為唐代詩人元結任容筦經略使時所建而得名。臺長約39.5米,寬約37.3米,高約4米。中間為夯土,四周砌磚石,臺上原有建築,經歷代興廢已難考。明洪武十年(1337)在經略臺遺址上建道觀武當宮。明萬曆元年(1573)為奉祀真武帝以鎮火災,創建真武閣和一些附屬建築。現僅存真武閣和門亭。真武閣建築佈局精巧,風格特異,在中國古代建築史上極為罕見。1982年中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經略臺真武閣

  真武閣為木結構建築。三層三簷,歇山頂。出簷深遠,造型獨特。通高13.2米,面寬13.8米,進深11.2米。全閣的構件用近3000 條大小不等的格木構成,以杠桿原理,串聯成相互制約的整體結構。全閣不用一件鐵活。二層樓有4根內柱,承受上層樓板、梁架、配柱和屋瓦、脊飾等全部荷載。而柱腳卻懸而不落,是該閣結構中的精華部分。它的做法是將一較長的穿枋通過簷柱作為杠桿,其尾端插入金柱,頭端外挑,以簷柱為支點,以杠桿內外長短的差異和所承受荷載的不同,來解決內外荷載的平衡,既保證承重構件的穩定,又可解決受拉件的合理斷面,在抗震效能上具有極高的價值。400多年來,此閣經受多次風暴襲擊和地震搖撼,始終巍然屹立。

  1954年文化部撥款維修真武閣的屋面。1973年加固繡江河堤工程並修建鐘亭。1979年填實瞭經略臺下人防地道。1981年加固瞭臺西南角下沉部分,對樓閣木構件以生桐油進行保護,並拆除電燈線路,限制登樓人數,設置專人保護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