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紀念性建築群。在山西省太原市西南25公裡懸甕山麓,晉水源頭。相傳是紀念周成王胞弟唐叔虞的祠堂,因其國號晉,故名。酈道元《水經註》和《魏書·地形志》已有關於晉祠的記載,可知祠興建於北魏以前。北齊天保年間(550~559)在晉祠“大起樓觀,穿築池塘”。天統五年 (569)下詔改晉祠為大崇皇寺。五代天福六年(941)額為興安王廟。宋太平興國四年(979)予以擴建。宋天聖年間(1023~1031)在祠內西隅為叔虞之母邑薑營建瞭聖母殿。熙甯間改廟為惠遠祠,重重修瞭魚沼飛梁,飛梁前方增建瞭獻殿、牌坊、鐘鼓樓、金人臺、水鏡臺等。明代在聖母殿南側添建水母樓,復為晉祠,逐漸形成以聖母殿為主體的祠廟建築群。196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全國重點保護單位。

  聖母殿重簷歇山頂,面寬七間 (26.83米),進深六間(21.2米),晉水由殿基湧出。殿身四周圍廊,前廊深兩間,廊柱上木雕盤龍8條,為中國早期木構建築中所罕見。殿身內外簷柱各一周,側角生起顯著。柱上鬥栱形制多樣,柱頭補間及上下簷相異,梁架簡潔,保持著宋制特征。

  聖母殿神龕內外兩側的宋代彩塑,是晉祠文物中珍品。唐叔虞之母邑薑坐像,設置於高大的神龕內,帝後裝,鳳冠霞披,相貌端莊。龕像四周宮娥侍女塑像42尊,除龕內2小像系後補外,皆宋代原作。男侍謙微,侍女神態儀容各異。各像比例適度,衣飾艷雅,體形豐潤,面相清秀。雖經明代重裝,但仍不失為宋塑中傑作。

山西太原市晉祠聖母殿立面圖

  魚沼飛梁位於聖母殿前。方形池沼之上架十字形板橋,曰“飛梁”,宋建。沼中立小八角石柱34根,用鬥栱和梁枋支撐橋面,連至池岸,橋邊設鉤欄,為中國現存古橋中僅有的實例。

  獻殿在飛梁之東,是祭祀聖母的享堂,建於金大定八年(1168)。面闊三間,進深兩間,單簷歇山頂,梁架為徹上露明造,鬥栱簡潔,出簷深遠,前後當心間辟門,四周檻墻上柵欄圍護,外觀酷似涼亭。

  祠內有傳說中的周柏、唐槐,迄今蒼翠蓊鬱。唐太宗李世民行書《晉祠之銘並序》石碑、宋紹聖四年(1097)、宋政和八年鑄造之鐵人、鐵獅等,均為不可多得的珍貴文物。

  1951年成立晉祠文物保養所,負責整潔維修和保護管理。1953年翻修魚沼飛梁。1955年翻修獻殿。1954年和1963年兩次葺補聖母殿瓦頂。1962年新建晉祠圍墻和大門。1976年重建景清門。80年代以來對祠內兩側建築和南隅奉聖寺普遍進行瞭葺殘補缺、維修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