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金代初期都城遺址。俗稱白城。在黑龍江省阿城市南約2公裡處(見圖)。1115年金太祖阿骨打建元稱帝後,奠都於此。據《金史》、《奉使行程錄》等記載,金太宗、熙宗時陸續營建。1138年建號為上京,府曰會寧。海陵王於貞元元年(1153)遷都於燕京,號中都,改上京為北京。正隆二年(1157)毀上京宮室,並削上京為會寧府。世宗大定二年(1162)複建宮殿,大定十三年(1173)恢復上京名號。1233年前後,蒙古軍攻佔該城,後曾設鎮寧州,元末明初毀廢。清末學者曹廷傑傑經實地考察,確認白城是金上京故城。嗣後日本人曾進行調查試掘。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曾多次進行調查。1982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金上京會寧府遺址

  上京城由相連的南北兩座長方形城組成,城垣保存較完好,平面呈曲尺形。城墻夯土版築,殘垣寬7~10米,高2~5米,有馬面,外有護城河遺跡。南城東西寬2148米,南北長1528米,北城東西寬1553米,南北長1828米,5個城角堞樓遺跡尚存。兩城共有城門8座,甕城5座。

  皇城位於南城西北部,長方形。南北長645米,東西寬500米。南墻保存較好,正中為午門,土築,現高約7米,有3條門道。午門以北中軸線上有5座宮殿臺基,高1~2米。第2座殿址面積最大,殿基平面呈“工”字形,兩側有廊廡基址。

  在城址內經常發現金代遺物,除大量磚瓦等建築材料外,還有宋金銅鏡、貨幣、印鑒、銀錠、佛像、鐵器、陶器、金銀器等。城西有一座高10米多的土臺,有人考證為阿骨打初葬之地。1961年建立瞭文物管理所負責保護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