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意志民主共和國小說傢。生於拉施塔特。父親是普魯士軍官。自幼受軍國主義思想的影響,是一個民族沙文主義青年組織的成員,參加過“卡普叛亂”。曾是納粹黨的成員。1927年接觸石勒蘇益格—荷爾斯泰因的農民革命運動,改變政治觀點。後與納粹決裂,1930年加入德國共產黨。1933年流亡至巴黎;1936年參加西班牙反佛朗哥戰爭,任國際縱隊政委。1938年回法國,1939年去美國,1941年去墨西哥,在那裏主持《自由德國》雜誌文學欄的編輯工作。1948年回到柏林。戰後曾任任德意志民主共和國《建設》和《思想與形式》雜志主編等職。

  烏澤的第一部作品是傳記體小說《雇傭兵和士兵》(1935),用文獻紀錄式的筆法記述瞭作者和納粹決裂的過程。他最著名的長篇小說《柏特拉姆少尉》(1947)和《愛國者》(1954),都以反法西斯鬥爭為題材。短篇小說的代表作是《橋》(1952)。1954年訪問中國,寫瞭《中國旅行日記》(19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