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書院建築。宋代著名書院舊址。位於江西省廬山五老峰南麓後屏山之南。唐代李渤曾在此隱居讀書,馴鹿自娛,故名。1988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唐長慶元年 (821),李渤出任江州 (今九江) 刺史,曾在白鹿洞疏引山泉,種植花木,建造臺榭。唐末常有人來此隱居讀書或講學。至南唐升元四年 (940),在此建立廬山國學。北宋初年擴建為白鹿洞書院。宋太宗將國子監印本《九經》頒發給該書院,從而名揚海內。。皇祐六年(1054),書院毀於兵火。淳熙六年(1179),理學傢、教育傢朱熹任南康(今江西星子縣)知軍,重建院宇,並奏請賜額及禦書。元至正十一年(1351)因兵火全部建築蕩然無存。明正統三年(1438),南康知府翟溥福集資重建書院,曾一度興盛。

  白鹿洞書院有禮聖門、禮聖殿、朱子祠、報功祠、明倫堂、禦書閣等建築360間,幾經戰亂,破壞慘重。歷代遺存的二、三百方碑刻和其他文物,具有較高的歷史和書法藝術價值。1979年成立白鹿洞文物管理所,負責書院遺址的修復和管理工作。80年代開始,國傢撥款進行瞭全面維修和復建,並妥善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