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道教建築。位於四川省峨眉山市城北2.5公裡的飛來崗上。始建年代無考,重修於北宋淳化四年(993),名天齊五行廟。元大德二年(1298)重修,元泰定元年(1324)始告落成,改名東嶽廟,供奉東嶽大帝銅像。明萬曆三年(1575)始供佛像。此後又增建山門等,佛、道雜居,稱為大廟。現存宋元至明清等各代構成的建築群,內有《宋淳化四年重修廟記》和《元泰定四年重修東嶽廟記》碑,占地總面積約19880平方米,建築面積共1940平方米。1982~1985年對飛來殿進進行瞭維修。1988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大廟飛來殿

  飛來殿,坐西向東,單簷歇山式琉璃屋頂,抬梁式構架,八架椽屋前後乳栿剳牽用五柱,柱子平面佈局為減柱造和移柱造。面闊三間18.15米,內柱為五間,進深四間13.5米,通高10.3米。前簷明間柱上金身泥胎蟠龍兩條,塑造精致。前簷鬥栱12朵為六鋪作單抄雙下昂,重栱計心造,昂尖上卷成象鼻式,第二跳華栱刻龍頭置於昂下。後簷與山面鬥栱26朵,形制與前簷鬥栱雷同。殿前月臺闊16米,深10.2米,高1.5米,垂帶式踏道10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