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金代女真文紀功石刻。系金世宗完顏雍為紀念金太祖舉事反遼獲勝而敕建。在吉林省扶餘市石碑崴子村東2公裡的臺地上,東距拉林河(金代淶流水)約7公裡。遼天慶四年(1114)九月,阿骨打率軍渡淶流水,聚集女真各路兵馬於此誓師伐遼,次年建立金國。為紀念此舉,大定二十五年(1185)四月,金世宗下詔建碑,同年七月建成,遂名其地曰得勝陀。碑文中有“刻頌建宇”之語,附近地表遺有金代磚瓦,推知原有附屬建築物。此碑兩面分刻漢文和女真文,互相對照,為現存字數最多的女真文碑刻,,是研究金遼鬥爭史實及女真文字的重要實物資料。1988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碑系青灰色石灰巖質,通高320厘米,由碑首、碑身和龜趺3部分構成。趙可撰文,孫俁書丹,黨懷英篆額。碑首高79厘米,寬100厘米,厚38厘米,雕4條盤龍,碑額圭形,正面刻篆字“大金得勝陀頌”,2行6字,背面刻對譯的女真大字,3行12字。碑身高177厘米,寬85厘米,厚31厘米,四周雕蔓草紋,正面刻漢字碑文,共30行,815字,追述金太祖在此集聚兵馬、傳梃誓師的經過以及建碑的原委,並有贊頌帝業的詩文。背面刻對譯的女真大字碑文,共33行,1500餘字。龜趺高72厘米,寬97厘米,長160厘米。

大金得勝陀頌碑

  此碑清初發現時已折斷,剝落處甚多。1961年維修,重建磚瓦結構的碑亭。1977年又作全面維修,並對石碑表面進行化學封護。1984年修建瞭鋼筋水泥保護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