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勒泰語系的語族之一。“突厥”一詞,在中國史書上指6~8世紀遊牧於漠北廣大地區,在語言上同屬一個語族的古代部落聯合體。其語言通稱突厥語。廣義的突厥語,包括本語族古代碑銘語言及後來各個時期的文獻語言,現代幾十種活的語言及其方言。狹義的突厥語則僅指古代突厥碑銘語言。

  分佈區域和人口 突厥語族的語言分佈在西起巴爾幹半島,東至西伯利亞東部的勒納河,南臨阿拉伯半島,北至亞洲大陸北北端的新西伯利亞群島這一廣大地區。現代突厥語族語言在中國主要分佈在新疆、甘肅、青海一帶。有維吾爾語、哈薩克語、柯爾克孜語、烏孜別克語、塔塔爾語、撒拉語、西部裕固語和圖佤語。使用人口700 餘萬(1982)。在國外,突厥語族語言主要分佈在蘇聯、土耳其、伊朗、阿富汗、伊拉克、塞浦路斯、南斯拉夫、保加利亞、羅馬尼亞、蒙古人民共和國及地中海沿岸一些國傢。有土耳其語、烏茲別克語、哈薩克語、韃靼語、阿塞拜疆語、土庫曼語、吉爾吉斯語、諾蓋語、楚瓦什語、巴什基爾語、雅庫特語、卡拉卡爾帕克語、庫梅克語、維吾爾語、嘎嘎烏孜語、圖佤語、卡拉恰伊 -巴爾卡爾語、哈卡斯語、阿爾泰語、卡拉伊姆語、哈拉吉語等約30種語言(包括和中國少數民族同名的語言)。

  突厥語族的書面語言 古代突厥碑銘語言 以7~10世紀的鄂爾渾-葉尼塞碑銘為代表。已發現的鄂爾渾-葉尼塞碑銘有11通。其中《雀林čuren碑》屬7世紀,建於頡跌利施可汗在位時(688~691,唐垂拱四年至天授二年之間),為突厥語族已發現的最古的文獻。碑銘的文體證明,突厥語當時已有優美的韻文。《翁金碑》(見圖) 是第二突厥汗國的創立者骨咄祿可汗的記功碑,建於7世紀末或8世紀初,1891年發現於蒙古翁金河流域。

《翁金碑》

  中古文獻語言 ①東部以高昌為中心的回鶻文學語言,使用回鶻字母。9~15世紀主要通行於今新疆東部至甘肅一帶回鶻佛教徒中,代表文獻有《彌勒會見記》等。②西部以黑汗王朝(10世紀下半葉~13世紀上半葉)為中心的哈喀尼耶語(黑汗王朝語言),使用阿拉伯字母,代表文獻有11世紀的《福樂智慧》、《突厥語詞典》等。

  黑汗王朝以後時期文獻語言 13世紀分化為3支:①在烏古斯語基礎上形成的西支,通行於阿塞拜疆、土庫曼等民族中。塞爾柱帝國、奧斯曼帝國以及土耳其的文學語言也屬這一支,代表文獻有土耳其口頭文學創作《科爾庫特爺爺的故事》。②以欽察語為基礎形成的北支,通行於金帳汗國以及韃靼、哈薩克等民族中。③以回鶻-葛邏祿語為基礎形成的東支,通行於維吾爾、烏茲別克等民族中。從帖木兒(1336~1405)時期開始稱作察合臺語。從小亞細亞到阿爾泰,往南到印度半島的莫臥兒王朝,許多講突厥語的民族都曾使用過這種文學語言。15世紀詩人N.A.納沃伊(1441~1501)的著作、16世紀的《巴佈爾回憶錄》、《突厥世系》等為其重要文獻。

  突厥語族現代文學語言 19世紀的革新運動促進瞭土耳其現代文學語言的發展。20世紀20年代以後,西亞、中亞及新疆一些使用突厥語的民族在本民族口語的基礎上形成瞭自己的現代文學語言,現在大約有20個突厥民族有瞭自己的文字。

  突厥語族語言的特征 突厥語族語言除具有阿爾泰語系語言的共同特征外還有自己的一些特點。語音方面:①有元音和諧律。從已出土的唐代突厥文(屬突厥、回鶻、黠戛斯)文獻來看,a、ə、o、u4個後元音和e、i、ø、y4個前元音用4個符號表示;輔音中的b、d、l、n、r、s、t、j8個音用兩套符號表示,第1套隻同後元音拼寫,第2套隻同前元音拼寫;q、γ兩個輔音隻同後元音拼寫;k、g兩個輔音隻同前元音拼寫。②9世紀以前,突厥語固有詞,詞首甚少出現濁輔音r、l、n、m。③詞首、詞尾都不出現相連的兩個輔音。④詞的重音一般位於末一音節。語法方面,具有粘著語的形態特征,構形及構詞是在詞根或詞幹後面加表示某種意義的後綴來實現。後綴的元音同前邊詞根或詞幹中的元音保持和諧,如土耳其語jol-da(在路上),mektep-te(在學校)。名詞及名物化的實詞有數、格、領屬性人稱、謂語性人稱等范疇。屬同一范疇的後綴,在各語言中有語音變體,如“數”的表示法 ── 哈薩克語:bala-lar(孩子們),qəz-dar(姑娘們);吉爾吉斯語:kitep-ter(書,復數),køl-dør(湖,復數)。格──多數語言有6個格(主格、屬格、向格、賓格、位格、從格)。主格為零形態,其餘各格借助於後綴來表示。“領屬性人稱”──土耳其語:anne(母親),benim anne-m(我的母親),senin anne-n(你的母親),onun anne-si(他的母親)。“謂語性人稱”──烏茲別克語:oquʧi(學生),oquʧi-min(我是學生),oquʧi-sɑn(你是學生),oquʧi-dir(他是學生)。動詞有時、人稱、式、態等多種形態變化。連詞不發達,但動詞有發達的形動詞形式和副動詞形式起連詞的作用。句子的基本語序是主語—賓語—謂語。如維吾爾語:mεn kitɑp ɑldim“我書買瞭”(我買書瞭)。修飾語在中心詞之前。詞匯方面,突厥語族語言的基本詞匯,具有共同的詞根詞素,但語音上有變化。

突厥語族語言例詞

  由表中例詞可以看出,古音z(或d)分別與現代的j 音相對應,但是,有些現代語言仍保留著古音形式;大部分語言裡詞尾的γ音,在一部分語言裡或讀作w音,或與前面音節的元音一起形成長元音。最古的詞匯層有些為阿爾泰語系其他語族特別是蒙古語族所共有。如:突厥語 mɑl(牲畜),muz、bos(冰),møldyr(雹子),børεk,bøb-rek(腎),tømyr、demir(鐵),qɑrɑ(黑)等分別與蒙古語的 mɑl、mos、mondǒr、bo:r、tomor、xɑr 同源;突厥語的 qɑ(r)γɑ(烏鴉)、εrtε(早)、dalda(隱蔽處)等分別與滿語的 gaha、erde、dɑldɑ同源。詞匯中有多種外來成分。較古的借詞來自古漢語、梵語、古伊朗語。漢語借詞如bit(筆)、luu(龍)、koŋqɑo(箜篌);梵語借詞如:nom(典籍)、ʧeri~ʧery~∫eri> ʧerik(戰士、軍隊);粟特語借詞如:ɑx∫ɑm(傍晚),a:Зu:n(境界,世界)。伊斯蘭文化傳入後,阿拉伯 -波斯語源的借詞占一定的比例。

  中國現代突厥語的特征 中國現代突厥語具有不同發展時期的特征。①語音方面:基本上保持瞭前後相對的元音系統,但在維吾爾語中古代的i和ə的對立已消失,合並為一個i音位並產生瞭與之相關聯的音位變體;a、ε在特定條件下出現同化或弱化現象;元音對應的系統,隻保持瞭 a—ε、o—ø、u—y3 套,而i、e 在元音和諧中具有中性的性質。哈薩克語增加瞭新的音位ε;柯爾克孜語與圖佤語有長元音;撒拉語、西部裕固語出現瞭帶擦元音及復元音。各語言元音和諧嚴整程度不一。輔音系統中,大多數語言塞音分清音 p、t、k(送氣)與濁音 b、d、g(不送氣)相對立的兩套;撒拉語、西部裕固語清音送氣與不送氣對立,並有tʂ、tʂ、ʂ音。古代舌根音 g、k和小舌音γ[ʁ]、q分別與前元音和後元音相拼的特點在許多語言中已消失;由於各語言已大量吸收借詞,詞首已出現r、l、n、m等濁音,詞末出現復輔音。②語法方面,仍保持粘著語的特征。但名詞的領屬性後綴,在撒拉語裡第一、二人稱已不分單復數,在西部裕固語中已退化。如撒拉語:ɑpɑ(父親)-ɑpɑ-m(我〈我們〉的父親),ɑpɑ-ŋ(你〈你們〉的父親),ɑpɑ-si(他〈他們〉的父親),西部裕固語:ɑnɑ(母親)-ɑnɑŋ(我〈我們〉的母親),ɑnɑŋ(你〈你們〉的母親)ɑnɑ-sə(他〈他們〉的母親)。西部裕固語的數詞,保持突厥文、回鶻文文獻語言的古老形式。動詞陳述式在撒拉語和西部裕固語中不用人稱後綴。如撒拉語:men(p‘iser)oⅹu-ʧi(我〈我們〉讀瞭),sen(seler)oxu-ʧi(你〈你們〉讀瞭),vu(vulər)oⅹu-ʧi(他〈他們〉讀瞭);西部裕固語:men bahrdə(我去瞭),sen bɑrəp dro(你去瞭),gol barəp dro(他去瞭)。③詞匯方面,在西部裕固語、圖佤語裡突厥語的古老成分占較大的比例;各語言吸收漢語、蒙古語、藏語、阿拉伯-波斯語,俄語及其他語言借詞的情況不一。

  突厥語族語言的分類 突厥語族語言的分類,始見於馬赫穆德·喀什噶裡的《突厥語詞典》。其分類原則是語音 -語法特征。近代國外學者對突厥語分類進行瞭研究。比較流行的分類法有以下幾種:蘇聯學者A.H.薩莫伊洛維奇(1880~1938)按語音-形態原則分類;美籍學者K.H.門格斯(1902~ )按語音-形態原則分類,兼顧歷史和地區分佈;蘇聯學者С.Е.馬洛夫按年代特點分類;蘇聯學者H.A.巴斯卡科夫(1905~ )按歷史、地理、語音特征及分佈狀況分類。

  突厥語族語言的文字 突厥語族語言在歷史上先後使用過突厥文、回鶻文,以及以阿拉伯字母為基礎的文字。中國使用突厥語族語言的維吾爾、哈薩克等民族從20 世紀30年代起使用經過改進的阿拉伯字母系統的文字。蘇聯各突厥語民族在20年代使用過拉丁字母的文字,30年代後改用以基裡爾字母為基礎的新文字。土耳其於1928年改用拉丁字母。(見彩圖)

中國突厥語族語言分佈示意圖

  

參考書目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民族語文工作委員會、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合編:《突厥語研究》(1,維吾爾文版),民族出版社,北京,1982。

 A.捷尼舍夫著,陳鵬譯:《突厥語言研究導論》,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北京,1981。

 K.H.Menges.The Turkic Lɑnɡuɑɡes ɑnd Peoples.Wiesbaden,1968.